太史慈咽了咽口水,看著滿臉意氣風發的公孫瓚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總感覺這回要遭。
“子義,可愿前來助戰?”公孫瓚笑著向太史慈邀請道。
對于太史慈這位雄壯的青州漢子,公孫瓚還是十分欣賞的,太史慈推崇的義氣也是他公孫瓚所推崇的人生信條啊。
對于自己欣賞的人,公孫瓚向來不會怠慢,就像是劉備一樣,即便當初的劉備就是織席販履之輩,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而這一次與袁紹的戰爭,在公孫瓚的眼里,袁紹竟然敢于在界橋跟他野戰,這不是在找死是什么?
界橋這個地方雖然有些展不開騎兵陣型,但是就袁紹那邊的軍勢,難道能擋得住他們白馬義從的速度嗎?
只要讓白馬義從跑起來,無論前面有多少障礙,公孫瓚都堅信自己的白馬義從可以將其跨越過去。
在這種情況下,分一點功勛給自己欣賞的太史慈,在公孫瓚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問題。
看著滿臉真誠的公孫瓚,太史慈連忙行禮道:“固所愿,不敢請也!”
太史慈笑著答應了公孫瓚的邀請,但內心卻在嘀咕,【算了,管他輸與贏,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另一邊的甘寧收到太史慈的信之后,并沒有召集守護水上商路的船隊,而是直接帶著三百精銳水兵就這樣出發了,出發了——
分派完軍務,太史慈回到后營整軍的時候,見到了甘寧派來的信使。
信中沒有其他內容,只有一句‘我已率部順漳水逆流而上,三日之內必到!’
簡短的消息卻讓太史慈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有了甘寧這支奇兵,起碼可以狠狠的捅一刀袁紹了。
“出兵!”隨著公孫瓚的命令,連綿的鼓聲響起,傳達著公孫瓚的命令。
在公孫瓚的命令之下,其左右兩營的兵馬皆是傾巢而出,組成了兩支標準的騎兵軍團追隨在了公孫瓚的兩翼。
隨著白馬義從的集結,上萬白馬義從凝結而出的素白云氣直接將湛藍的天空遮蔽。
在公孫瓚出兵之后,另一邊的袁紹也在審配的建議之下,走上了陣前,讓鞠義再次堅定了自己一定要讓袁紹贏的意志。
當公孫瓚率兵來到約戰地點的時候,袁紹大軍已經在此處展開了陣型。
領頭就是鞠義率領的重裝盾甲槍兵,也就是大戟士,這是公孫瓚他們已經見識過的重步兵。
在大戟士身后的便是數千肩背砍刀手拿強弩的先登死士。
公孫瓚一眼看過去,最先注意到的就是站在最前面的重裝盾甲槍兵,也就是大戟士。
公孫瓚瞇了瞇眼,然后摸了一下胯下白馬身上掛著的特制馬刀,也不知道師弟送來的這些特制馬刀能不能切開眼前這支重裝盾甲槍兵的防御裝甲。
肅殺的氣勢自兩軍當中蔓延而出,公孫瓚沒有出去喊話,而是就這樣等待著時機。
現如今的態勢,占據優勢的可不是他袁紹,而是他公孫瓚啊。
要出來喊話,那也該是袁紹那卑鄙的家伙先出來,然后他公孫瓚再出來才對。
公孫瓚等啊等,都等了半盞茶的時間,卻始終不見袁紹出來,而對面的袁紹大軍巋然不動,一點聲音都沒有,無聲的威勢就這樣傳遞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