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面色有點陰沉的向審配問道:“正南你是什么想法?”
如果可以的話,袁紹也想派人將那些愿意跟著楊紀走的百姓給截回冀州。
畢竟那可是三十萬百姓,跟他們本來預計的幾萬百姓相差了十倍啊。
但是袁紹不敢,因為他對那些百姓做的太狠了,連丁點口糧都沒給留下,現在那些百姓應該對袁紹萬分仇恨吧。
雖然袁紹當初下令的時候,并沒有說將百姓的口糧全部搜刮干凈,還是留下了一點余地的。
但是,上面的軍令跟執行的士卒有太大的關系嗎?尤其是這種搜刮性質的軍令。
而且在楊紀的命令下,白馬義從在周邊郡縣大肆宣揚袁紹軍對于百姓做的事情,讓袁紹在當地百姓口中的聲譽大幅下滑。
很多百姓就算是沒有受到袁軍的搜刮,也會在親戚朋友的影響下,直接打包東西跟著楊紀一起轉移,畢竟泰山劉玄德的仁德可是天下皆知的。
所以,原本大家預計的也就十萬左右,結果在軍令的層層堆疊之下,愿意跟著楊紀一起走的百姓最后變成了三十多萬。
審配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那些百姓經受過我軍的搜刮之后,對于我們已經不抱有任何信任了。
就算是能截回來,他們大概率也會自己偷摸的往平原郡的方向行進。”
反正口糧已經被袁軍搜刮干凈了,還不如把自己變成流民,起碼在劉備治下能有一頓飽飯吃。
“據我們混進百姓中的探子回報,楊紀他們是真的給飯吃啊,雖然只是一天兩頓濃稠一點的粥水。”審配自嘲的笑了笑。
相比于在袁紹治下的時候,明顯跟在劉備身后更有前途啊,畢竟劉備是真的給飯吃啊。
而且還不是那種摻著米糠野菜草根樹皮的那種,就是白花花的饅頭和粥水,現蒸現煮的那種,雖然饅頭只是三天才能發一個。
袁紹聞言更加陰沉了,如果不是被甘寧一把火燒了邯鄲糧倉的話,他們也不用出此下策了。
“讓混在隊伍中的探子攪渾他們,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讓他們跟護送的大軍發生沖突,產生流血事件!”袁紹面色狠厲的說道。
袁紹想不明白,那些賤民怎么敢棄他而去的,不就是將他們的口糧搜刮了嗎,至于直接跟著敵人離開嗎?
我袁紹又不是不會將征集的糧草還給你們,只不過是需要一點時間來周轉而已。
我冀州之富庶,你們這些賤民難道不知道嗎?
只能說不愧是四世三公袁本初啊,連這種想法都能產生。
還真以為自己以后會將這次搜刮而來的糧食還給百姓啊,能不能記住到底有多少百姓被劫掠了都是個問題啊。
而且就算是袁紹一時腦抽,愿意將糧食還給百姓,難道那些執行還糧的家伙會原原本本的將撥下來的糧食一點都不貪的還給百姓嗎?
只能說想太多了。
“諾。”審配對于袁紹的安排沒有什么異議,底層百姓過的什么日子,跟他一個寒門有關系嗎?
而且冀州之富庶可是天下人界認可的,在富庶冀州活著的百姓怎么可能會有吃不飽的現象存在呢?
相反,審配對于那些沒有被袁軍劫掠,反而聽從謠言跟著楊紀走了的百姓很是憤怒,認為這是對袁紹的背叛。
既然你們已經背棄了袁紹,自愿成為了劉備治下的百姓,那就不要怪他對你們不客氣了!
走出袁紹營帳之后,審配回頭看了一眼,雖然知道自己的憤怒來的十分沒道理,并且挑起楊紀隊伍的可能很低。
但,審配還是要做,不只是因為袁紹本身的命令,還因為這些百姓已經背棄了他的主公袁紹。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