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不但會立馬整軍出兵冀州,他甚至會調動駐守在兗州一線的關羽部直接突襲鄴城,畢竟關羽駐守的陳留距離鄴城并不算遙遠。
一想到楊紀和關羽兩人有很大可能分作兩路各自率領超過五萬兵馬的大軍直撲鄴城,袁紹就感到脖子生風,時不時的就要摸一下脖子還在不在。
雖然楊紀不一定會選擇直撲鄴城,而是選擇直接插入戰場,打亂袁紹軍的戰線陣型。
楊紀是能做到的,早在界橋的時候,袁紹就見識過了楊紀的的戰線突破和戰機捕捉能力。
“冀州最近爆出來的三十萬大軍,確實沒辦法完全防住我們跟公孫伯圭的南北包夾之勢啊。”楊紀搖了搖頭。
有徐庶在旁邊梳理相關情報,楊紀也算是知道冀州袁紹那邊為什么要準備這么久了。
“三十萬?”徐庶聽著楊紀報出來的數字,眉頭跳了跳,“冀州那邊已經組建出三十萬大軍了嗎?”
要知道劉備帳下的部隊也不過才三十萬出頭的正規軍,結果袁紹轉頭就拉出了三十萬大軍,只能說袁紹和冀州的結合果然不愧是豪門大戶嗎。
“哦,這個數字是我推算出來的,我也不知道這個數字準不準確。
不過袁紹既然都打上黑山百萬黃巾的主意了,想必冀州本土能動員的兵力已經到最大了吧。”楊紀想了想,還是給徐庶解釋了一下。
“這個數字,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徐庶向楊紀追問道,他還是很好奇楊紀是怎么在沒有具體情報的情況下估算出一個地區能動員的總兵力的。
“一般而言,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估算,一個地區的動員率,大概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其實楊紀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這個動員率是怎么個事兒,他也不過是拿來主義而已。具體該怎么計算,在這個時代估計也就陳曦知道該怎么估算吧。
“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嗎?”徐庶根據已知情報大致估算了一下,“三十萬兵力應該是在不造成冀州動亂的情況下,能動員出來的最大兵力了吧?”
“這個數字你當做參考就行了,因為我也不知道這個數字到底是單純的軍事動員,還是將商人工匠官員等人一系列不事生產的脫產者也給包含進去了。”楊紀攤手給徐庶說道。
“或者說你可以去陳子川,他那里應該有具體的數據和計算公式。”楊紀看徐庶對這個挺感興趣的,給他推薦了一個知道這個的人。
“子川嗎?有機會的話我會去找他問一下具體情況的。”徐庶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去找陳曦詢問相關數據的。
“既然已經大致確定了冀州的情況,接下來你打算怎么辦?”放下脫產者的事情之后,徐庶又問起了接下來該怎么謀劃冀州。
畢竟,凡是袁紹想要做的,只要不影響到冀州百姓的,他們都很有必要將其攪亂,讓袁紹的謀劃流產。
楊紀想了想說道:“在袁紹大軍的逼迫之下,張燕那個家伙應該會成為黑山軍的大統領。”
“張燕?”徐庶皺了皺眉頭,翻找了一下腦海中的情報。
“太行山中的黑山軍表面上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卻分成了二十多個山頭。
就算張燕那個家伙的統兵能力厲害是厲害了,但是就憑一個張燕,是沒辦法將黑山軍統合成一個類似于青州黃巾的整體的。”徐庶搖頭說道。
“你別忽略我剛才下判斷的前提啊,袁紹大軍可不是一個散亂的黑山軍能擋住的。”楊紀提醒徐庶別忘了太行山外的袁紹軍。
徐庶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如果有袁紹軍在外威脅的話,黑山軍倒是能統合在張燕麾下。”
“不過,袁本初那邊真的會讓黑山軍聯合起來對抗他們嗎?
要知道,袁本初的目的就是黑山軍的黃巾士卒以及渠帥。”徐庶不將袁紹軍帶給黑山軍的壓力計算進去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呵,這你就小瞧黃巾渠帥之間的羈絆了。”楊紀搖了搖頭。
“而且,元直你是不是忘了那些黃巾士卒為什么要跟隨張角起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