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并沒有關注曹操在接過他遞過去的信函的時候的僵硬臉色,他只是將信函交給曹操,讓他找人送到奉高之后就離開了,至于曹操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不關他的事情了。
離開曹操那里之后,楊紀來到壽春大營轉悠了幾圈,視察一下諸葛亮在出兵前的準備工作做得怎么樣。
不能說楊紀不信任諸葛亮的能力,只是諸葛亮的年紀畢竟擺在那里,以前也沒怎么接觸過行軍打仗,也就是之前攻打壽春的時候近距離接觸過,盡管諸葛亮的智慧讓人放心,但是諸葛亮的那張臉難免讓人有些擔心他是否會遺落下什么緊要的事情。
“嗯,干的不錯,大軍開拔前的各項準備都已經差不多了。”楊紀將諸葛亮的工作日志交還給他,并且勉勵了一番。
果然不愧是號稱不二錯的諸葛丞相,哪怕受制于年紀的因素,在各方面的經驗有些不足,前兩天甚至出現了心態膨脹的問題,但是這些對于諸葛亮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扭轉一下心態就能解決。
經驗不足可以請教那些老將老兵,這些人在智慧上也許跟不上諸葛亮,但是能在軍營混這么久,肯定有著獨屬于他們的智慧與經驗。
“都是營內的老兵們教的好。”諸葛亮謙虛的說道,他被陳曦丟出來的時候,陳曦就跟他們三個說過,若是在行軍打仗這方面有什么不懂的,直接請教同行的老兵就行了,不用有什么心理芥蒂,那樣只會讓你錯失很多機會。
之前,也許是少年人那敏感的情緒,諸葛亮的請教對象基本上都是楊紀,偶爾是曹操和程昱,其他人并不在諸葛亮的考慮的請教范圍之內。
直到上次從楊紀那里離開,認識到自己的心態變化之后,諸葛亮才認識到自己錯的有多離譜,從楊紀曹操程昱這里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他們能教你的也不過是一些上層建筑。
下層做事執行的經驗他們不是不會,而是不能由他們去教給諸葛亮,這一切都得要諸葛亮自己去領悟,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親身經歷過一遍的話,別人說的再好聽那也是放屁。
“那也得你彎下腰認真去請教,他們才會給你指點啊。”楊紀看了一眼諸葛亮隨口說道,這回是確定諸葛亮真的有將自己的心態改變過來了。
諸葛亮沒說話,只是白皙的面龐上涌上了不少血色,他當然能聽出來楊紀在指什么了,只能說少年人總是意氣風發,覺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到。
不過,也正是這股少年意氣,才能讓他們將世界改造成他們想象中的樣子。
“回去之后,多跟著玄德公到處走一走吧,你會有很大收獲的。”楊紀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給了他一個未來的建議,身為陳曦之后的下一代核心,有些東西哪怕不懂,也要有著相對正確的認知,要不然很容易被某些表面現象所蒙蔽。
“諾。”諸葛亮雖然不知道楊紀所指的收獲是什么,但是他知道楊紀陳曦這些前輩給他的指引不會是無緣無故,肯定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什么,才會提醒他要注意。
楊紀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擺了擺手,然后就離開了大營,大軍想要開拔還有很多工作要準備協調,至于他給諸葛亮的提示,以諸葛亮的智慧,到時候他會理解一切的。
沒過幾天,楊紀率領大軍進入豫州的時機就到了,還記得之前由朱治呂范等人統帥的五萬豫州軍嗎?
之前被關羽帶兵一波殺敗之后,五萬兵馬剩下不到四萬人,也就三萬出頭的樣子,少了的人不是被關羽部斬殺以及俘虜,就是成為了潰兵,散落在豫州境內,之前袁術前往豫州也有解決這些潰兵的意思。
原本關羽是想自己解決這些潰兵的事情的,但是沒想到北方突變,關羽也只能在郭嘉的建議下,找到了能解決此事的袁術,自己則是跟于禁交接之后帶兵返回陳留休整一天之后,帶兵前往東郡防備冀州可能的南下。
畢竟劉袁雙方要決戰的話,雙方要投入的總兵力就要超過四十萬,在中原這么個地方,也就只有兗州這里能擺開陣勢了,倒不是說其他地方沒辦法,只是相比于兗州,其他地方都差了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