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戰的模式,是劉備這邊提出來的,畢竟北疆那邊現在還在打著的,劉備他們不可能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跟袁紹沿著黃河一帶反復爭奪。
天知道他們在跟袁紹反復拉扯的時候,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會做出什么反應啊,尤其呼延儲那家伙的精神天賦是看到未來的時候,這件事就更加不能拖了。
萬一真的被對方借著漢室帶來的壓力,將整個北疆的異族整合起來,那就不妙了,畢竟北匈奴是真的有那個實力整合北方草原上的異族的。
北匈奴雖然落寞了,但好歹也是繼承了匈奴帝國的部分底蘊,錘一個草原上王國級別的勢力還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
雖然聚集起來之后的草原異族很難管控,但是北匈奴憑借著自己傳承下來的底蘊,壓制住各草原部族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且也不一定需要管控各部族之間的沖突,畢竟北匈奴單于是個有智慧的匈奴人,讓那些相互看不順眼的草原部族爆發沖突,然后北匈奴充當仲裁者不是更好嗎?
基于這個原因,陳曦他們決定打一場大會戰,來一場一戰定輸贏的大會戰,在充分發揮己方大軍團指揮軍事指揮能力的同時,也讓對面認清自己勢力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差距。
袁紹那邊的人其實很清楚自己與劉備這邊的實力差距,因為劉備這邊從來就沒想過藏著掖著。
十五萬具備內氣的雙天賦步兵軍團,再加上六萬騎兵軍團,攏共二十一萬的清一色雙天賦軍團,再加上引而不發的飛熊軍以及重組之后的羽林軍。
類似鞠義這等善于練兵的人,你說他會看不出劉備手上的兵力配置到底是個什么水平嗎?
雖然在鞠義這些奉行古典主義的兵家來說,雙天賦軍團最多只是素質合格往上組織力合格的正卒。
但是他們這些古典主義者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雙天賦軍團的戰斗力已經是超精銳的水準了,雖然只是下限,但若是打瘋了的話,意志極限激發之下,甚至連軍魂三天賦這種決戰兵種都能拉下馬來。
而且,最讓鞠義對發展雙天賦軍團的路線閉嘴的原因是,雙天賦軍團的成型難度相比于超精銳軍團,真的下降了不止一個層次啊,要不然他現在也沒辦法拿出六萬雙天賦軍團啊。
雖然二十一萬雙天賦對比六萬雙天賦,優勢根本不在他,而且對面還有一個大軍團指揮。
但是,鞠義覺得自己可以拼一把,因為袁家的人給袁紹送來了一個泰山書院產出的秘術,一種可以將一些人的能力加持給另外一個人的秘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