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精銳天賦是集體意志在現實的顯化這個正確的理論,當初他和魯肅管理百萬人口的時候,雖說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心里是懷著其他心思的,但是不能不承認,那個時候陳曦魯肅手下的百萬人,確實是具備著同一個念想。
想想一支軍團,五千人的規模,都能在組織力足夠的情況下顯化精銳天賦,不可能說百萬具備著相似信念的集體不能顯化一個精銳天賦吧?
當初陳曦魯肅管理的百萬人口,在組織力上雖然不能說跟軍隊相比,但是跟某些雜兵比起來,那組織力已經算是強而有力了,起碼陳曦魯肅能做到將自己的命令傳遞到基層,并且能讓基層按照他們的命令行動。
在陳曦的管理之下,百萬人口匯聚起來的集體意志,是存在一個最大的公約數的,這個公約數也是這個集體所承認的信念。
在有一個大家都承認的信念的前提下,結果百萬人口匯聚起來的集體意志,除了云氣以外,愣是沒有顯化出一個精銳天賦來。
說明,“精銳天賦是集體意志在現實的顯化”,這個理論在某些情況下,是不成立的。
陳曦說道:“你說,子余那家伙有能力,讓百萬規模的集體顯化出同一個精銳天賦嗎?”
“當然有,他又不是沒這樣搞過。”孫乾有些心累的說道,【精銳天賦是集體意志在現實的顯化】這句話沒錯,但是當集體意志的規模上升到萬、十萬、百萬的級別之后,所需要的意志統合能力,那就不是一般個體所能提供的了。
哪怕是如同陳曦這種人物,能給這種規模的集體找到一個最大的公約數,讓這個集體相信某個信念,也沒有辦法將這些集體意志統合起來,在現實中顯化精銳天賦。
雖然說,精銳天賦這玩意就算是沒有統合集體意志的主將,也會自發的某個大家都認可的信念下,在現實中顯化出來。
但,那是在集體規模還小的時候才會出現,規模一旦提升上去,哪怕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信念,如果沒有人統合集體意志的話,精銳天賦也不會在現實顯化的。
“那,你覺得,你在拿到益州建設軍團的天賦資料之后,能讓你手底下的建設軍團,也顯化出相同的精銳天賦嗎?”陳曦問道,孫乾雖然說自己會練兵,但是里邊的水分到底有多大,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練兵?說的好像誰不會一樣。
孫乾沉默了一會,才說道:“我不敢保證我一定能成功,但是讓子余把那幾個天賦玄襄化,還是沒有問題的。”
“固化玄襄……”陳曦皺著眉頭想了一下,貌似孫乾的想法很有搞頭啊,畢竟精銳天賦在大多數時候,都需要有人統合集體意志才能顯化。
而固化玄襄這只看云氣變化的陣法就不需要了,只要有云氣,并且有一個能夠架構固化玄襄的文臣,那就能讓底下的士卒獲得相應的加持。
“你打算什么時候動身前往益州?”陳曦好奇的問道,他可是知道孫乾返回奉高可不是為了楊紀那邊的事情,楊紀那邊的事情不過是一個突發事件而已。
孫乾返回奉高,是為了跟陳曦商討黃河大橋的修建工作的,他現在已經帶人選好大橋的修建地址了,甚至連設計都已經開始了。
只不過當真正開始設計黃河大橋的時候,孫乾才意識到修建這座大橋所需要的技術到底有多高,設計是能設計出來,但是能不能造出來,那就得要看現在的橋梁建造技術發展成什么樣了。
孫乾很清楚漢室現如今的橋梁建造技術,能造是能造,但是孫乾還是想找陳曦了解一下,最近泰山書院那邊有沒有新的技術被研發出來,畢竟陳曦時不時的就到泰山書院了解那些家伙研發了什么技術,免得某些技術被埋沒在紙堆里。
陳曦楊紀兩人的思維方式,跟正常人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從表現上來看,這兩人混在一群人當中,看不出什么區別,但是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發現這兩人跟其他人,在某些方面上的認知差別的。
“三天之后動身,工地那邊還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一下。”孫乾沉吟了一下,將自己的動身時間定在了三天之后。
“對了,你這段時間在泰山書院,有沒有找到什么可以運用在工程建設方面的新技術?”孫乾說起了自己返回奉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