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我答應留下來游玩一段時間,王城樂的夠嗆。
立馬嚷嚷著這次一定得讓我好好領略一番大西北風土人情。
結果我一問有啥風土人情,這孫子除了黃河、石窟之外,一問三不知。
頗有點本地人,也不知道本地有啥名勝古跡、風土文化的味道。
“咳咳,那個我平常也沒在意這些,放心肯定讓你滿意。”
我翻了翻白眼,也懶得爭論,不過王城也確實拿出了態度。
馬不停蹄就開始四處打電話問人、上網查攻略。
一番折騰完了,他非要先帶我去黃河邊一個叫老龜渡的村子走一趟。
說哪里有最鮮美的正宗黃河大鯉魚,不去吃一頓白來了。
黃河大鯉魚的名聲我自然有所耳聞,不過我對吃沒多大興趣。
倒是老龜渡這村名,挺讓我感興趣。
黃河多渡口,老龜渡、老龜渡,莫不是那地方以前有一只老龜馱人過河,所以得名老龜渡?
這還真不是我憑空臆想,黃河、長江孕育了華夏文明。
比起綿延千里的長江,其實黃河更加神秘。
我也聽師父講過很多關于黃河的故事。
大如車蓋的烏龜、沿著黃河走蛟化龍的大蟒蛇,更有遇上風浪溺亡河中,冤魂不息會抱住過往船只船底,想要弄翻渡船,尋找替身的水鬼……
言歸正傳。
老龜渡屬于臨市,距離炸串店路程還挺遠。
當天王城就咋咋呼呼收拾好行李,催著我出發。
一路顛簸趕路,若非車窗外一眼看去,荒涼中透著厚重的景色讓我這外鄉人大開眼界。
這段旅途,還真算不上舒心。
換乘了好幾趟車,總算是在當天趕到了老龜渡。
老龜渡、老龜渡,既是個歷史悠久的渡口,也是個村子。
不過村子在對岸,要進村得先從老龜渡乘船渡河。
站在老龜渡口,看著一片渾濁、奔騰而下,看似水面平靜實則水底暗潮翻涌,寬達數百米的黃河。
我這土鱉也算是開了眼界。
“怎么樣?夠震撼吧?”
王城側過頭,一臉洋洋得意、頗為自豪的問著。
“黃河之水天上來,故而有傳說黃河直通天河,確實夠震撼的。”
“不過老王啊,你丫的做攻略能上點心不?你看著老龜渡口水流這么湍急,底下只怕暗流更大,你確定有船過河?”
我話鋒一轉,沒好氣的瞪了王城一眼。
王城看了看不時泛起水漩、浪花不斷的河面,也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不過還是信誓旦旦說。
“我都問過了,老龜渡還在使用,有專門的擺渡船過河,還有村民的漁船。”
話音剛落,遠處河面上還真就有一艘小船朝渡口開了過來。
“看到沒看到沒!老子就說有船!”
一看有船,王城立馬嘚瑟起來,高舉著雙臂奮力揮舞大喊著招呼船靠岸。
不知為何,我一看那艘船就感覺死氣沉沉。
就仿佛那艘船,不是拉活人的,掌舵的船老大也仿佛不像是個活人,透著股死氣。
幽靈船?
船上砰砰的柴油機轟鳴聲,卻又證明那不是一艘幽靈船,太陽高照也能證明船老大是個活人。
終于小船靠了岸,這下我更加感覺這一艘小船死氣沉沉,甚至我還嗅到一股淡淡的尸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