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的士兵們一邊要聽老將軍的命令,一邊要聽自己長官的命令。
如果自己長官和老將軍的命令是一致的,而他們自然不會有所顧慮。
但問題是老將軍的命令和長官的命令完全不同。
這讓士兵們很糾結,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命令。
如果一方的命令很抽象,另一方的命令很開明,那么他們自然而然的會聽正確一方的命令。
可是兩個人的命令都有道理……
財閥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老將軍是愛兵如子的存在。
人家都說忠孝兩難全,在士兵這里確是忠忠兩難全。
士兵們被夾在中間根本當不了人,直接一根筋變兩頭堵了。
所以大部分的士兵都選擇了擺爛。
或者說選擇兩邊都不聽,老老實實待在陣地內,防御北邊國防軍。
里昂在得知地精內部出現問題之后,并沒有著急下令進攻,而是命令北邊國防軍觀望。
一旦地精情況有變便立刻率軍南下。
用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戰果。
里昂不希望在解決最后一個國家的時候付出太大的傷亡。
這和勝利前夕犧牲沒有什么區別。
好日子就要來了,結果你卻倒在了勝利前夕。
這對于一個人來說非常的不公平。
可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里昂作為肉食者,必須要站在高點去遠望。
減小傷亡徐徐圖之,這才是一個強國該有的風范。
只有小國在短時間內科技大爆發,才會想著發動快速閃電戰。
但是螞蟻如何鯨吞大象呢?
當遇上一個比他們大將近30倍的國家時,他們就會感到深深的絕望。
這戰略縱深都廣到天際去了……
蚍蜉撼樹不可取。
但這并不代表著小國就不能夠有遠大的志向。
遠大的志向并不是慘無人道的侵略。
侵略戰爭大多都是滿族統治者的一己私欲。
大部分都是資本家的陰謀。
因為他們需要更廣闊的市場,用來傾銷他們的商品。
但是資本家們不知道的是,錢是掙不完的。
而且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你甚至不用發動戰爭就能打開對方的市場。
基本沒有哪個國家會閉關鎖國,即使他們本土的商品競爭不過外國的商品,他們也會打開市場。
因為外國的商品涌入本國市場,能夠給本國市場帶來活力。
通過競爭迫使本國市場的商品變好。
良性競爭固然是好的,但真正讓人感到厭煩的是那些難以言喻的東西。
資本家們可不愿意良性競爭。
即使他們自己的貨物很垃圾,他們也不會愿意接納外來者。
他們就是要通過發動戰爭來破壞掉別人的市場。
將他們本組的所有優秀企業全部擠掉,換上自己的垃圾產品。
資本家就是這樣的無恥,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利益。
而比資本家更狠的就是財閥,財閥不僅將國家視為自己的私有物,他們甚至將人民視為自己的奴隸。
自己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宰。
這種危險的想法讓整個國家走上了離譜的道路。
表面看起來地精文明,蒸蒸日上。
實際上已經每況愈下了。
因為它是一個封閉的國度,一直沒有外部壓力,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爆雷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