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跟著附和,“確實,監查司本就有了嫌疑,理應避嫌,交由大理寺或者刑部確實更合適。”
也有人為楚玄遲說話,“監查司最多算是監察不力,何來的嫌疑?不僅無須避嫌,反更該由他們查。”
有人不解的問,“為何更該由監查司來查?”
那人解釋道:“監查司若能查清此案,便是將功補過,對監查司的威嚴也有利。”
祁王黨的人為楚玄寒爭取,“可交由大理寺也是不錯的選擇,監查司可借別的事立威。”
楚玄辰突然開口,“學子們既告到監查司,而非大理寺與刑部,說明他們更為信任監查司。”
太子黨的人會意的配合,“太子殿下所言極是,監查司乃是學子的選擇,自是監查司更合適。”
楚玄懷因著自己不在監查司,在大理寺人脈不太好,不想便宜楚玄遲與楚玄寒,便提出讓刑部來查。
如此一來,太子黨,晉王黨以及祁王黨爭了起來,有人是為了得到這份功勞,有人則是因著心虛。
文宗帝由著他們爭了會兒才道:“眾位愛卿說的都有理,御王,祁王,朕給個機會,你們自己來爭取。”
楚玄懷一聽就沉了臉,他明明提出了刑部,可文宗帝竟連個機會都沒給,那也就是不給他機會。
楚玄寒搶著開口,“父皇,監查司事務繁忙,大理寺最擅查案,兒臣認為應該交由大理寺來徹查。”
“此次確實是監查司監察不力。”楚玄遲則道,“兒臣奏請父皇陛下,由大理寺協同監查司。”
“協查?”長孫睿率先表態,“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可以相互監督,啟奏陛下,臣附議。”
工部侍郎陳啟道:“臣附議,監查司與大理寺相輔相成,定能早日揪出主使人與參與者。”
楚玄懷還不肯放棄,“既如此,本王認為,刑部也參與其中會更好,三方齊發力,事半功倍。”
文宗帝再次否決刑部,“刑部就不必參與了,科舉舞弊案雖重要,但有監查司與大理寺便已足夠。”
“是,父皇。”正所謂事不過三,楚玄懷連著被文宗帝拒了兩次,再不甘心也只能忍下去。
鑒于是楚玄遲的提議,文宗帝便詢問楚玄寒,“祁王,對于御王這個提議,你可有什么異議?”
“回父皇,兒臣沒有,相信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楚玄寒后悔不迭,為何自己沒想到這個提議?
“那便如此決定,你們好生配合。”文宗帝原本就沒打算只讓監查司調查,以防有人做手腳。
楚玄寒應聲,“是,父皇。”
楚玄遲則行了個禮,“兒臣遵命。”
眾臣齊聲高呼,“陛下圣明。”
文宗帝道:“此事暫且議到此,具體的等下朝后再說。”
李圖全高喊了一聲,“有事起奏,無事退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