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我也要。”其弟小五子,大名楊爭浩喊道,“等我長大了就跟三哥一起干。”
楊爭流對他們另有期望,“你們別總想著做工,應該好好讀書,以后跟我一樣科舉入仕。”
楊爭洪輕嘆一聲,“二哥,我天賦不行,實在是讀不進,還是別浪費這時間與金錢了。”
以前舉全家之力只供得起一個楊爭流時,他心生羨慕,后來楊爭流高中,便送他入了學堂。
結果學了幾個月,他只在最初有興趣,漸漸便聽不進去,這才知并非每人都是讀書的料。
他很慶幸當初不是送他入學,否則他只會浪費全家心力,讓家人失望,也佩服長輩們的目光。
楊爭流想報答楊家,“那也不必去給人做奴仆,二哥現在雖養不起你們,但以后定然可以。”
他本是想為楊爭洪鋪路,但其既不適合科舉入仕,自己也不會勉強,大不了養其一輩子。
“謝二哥的好意。”楊爭洪拒絕,“但我還是想靠自己,不管是做販夫走卒還是做奴仆都好。”
他只是不適合讀書習字做文章,并非做不了別的事,更不是好吃懶做之人,等著別人來養。
“如此,那學門技藝可好?”楊爭流為他出主意,“比如賬房先生之類的,要比做奴仆輕松些。”
世上并非只有科舉一條路,都說三百六十行,這行不行可以試試別的,不用在一棵樹上吊死。
楊忠眼睛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小三子平日里就喜歡算賬了,我還說他是斤斤計較呢。”
楊爭流知曉了自己的身世,還愿為并無血緣關系的弟弟籌劃未來,這讓他甚為欣慰。
楊忠也道:“是啊,御王府的大管事以前就是賬房先生,后來還娶了王妃的陪嫁大丫鬟。”
他說的正是崔卓,雖不是每個人都能如崔卓這般的機遇,但身有一技之長總好過只會伺候人。
“三弟,你意下如何?也不是非要做賬房先生,我方才只是舉了個例子,你還有別的選擇。”
楊爭流不想強迫別人,若是楊爭洪并無此意,他會再想別的行當,不管做什么他都會為其鋪路。
“賬房先生就可以。”楊爭洪笑道,“我確實喜歡算賬,夫子也說我讀書雖不行,但數算特別快。”
楊爭流當機立斷,“好,那就這般說定,等我回城便給你找個合適的夫子,屆時你直接過來。”
“謝謝二哥。”楊爭洪只知他是自己的親兄長,這又是進城學藝,自不會拒絕他的好意。
“都是一家人,不用與我這般客氣。”楊爭流雖早已知曉身世,但依舊把他們當家人看待。
“二哥,那我學什么好呢?”楊爭浩見楊爭洪要去學藝,也蠢蠢欲動,想要學點什么。
楊爭流道:“你先好好讀書習字,不管以后你是否走科舉之路,能斷文識字總是有好處。”
楊爭浩與楊爭洪的情況不同,他年紀還小,不著急為將來籌謀,先學認字才是正事。
“是,二哥。”楊爭浩從小便最聽楊爭流的話,如今他高中狀元,更是成了榜樣。
“爭流在翰林院如何?”楊忠有些擔憂,“可會有人因你出身太微寒,便欺負了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