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絕大部分官員都有個特點,就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坑起自己人來既有手段又有耐心,表現的那叫一個專業。
但若轉換目標,將目標放在外人身上的話,這份手段同樣有效。
糜芳就是這樣的人,略施手段就將關羽這樣的華夏戰神坑的欲哭無淚沒有半點脾氣。
現在坑害的目標雖然換成了林邑,但的坑人手段卻未因此下降,非但沒有,糜芳反而擼起袖子準備再接再厲做大做強。
因此送走國王區連之后便喊來傅士仁通報剛才與區連的談話內容,然后說道:“釣大魚得下重餌,剛才我跟區連說用農具換糧種其實是在下餌,有了這個魚餌,咱們的人就可以四處閑逛,勘察林邑的地形地貌,河流走向,礦產分布等各種信息了。”
所謂魚餌只不過是他們勘探林邑地形的由頭,但這個由頭很重要,沒有真的不行,沒有由頭直接勘察的話讓區連怎么想,你們漢使剛來就在我家到處亂竄想干什么?
有了由頭就不一樣了,至少區連問起可以借此搪塞了,至于區連會不會信,重要嗎?
出海之前關興專門跟他交流過,交流時明確告訴他,針對南海各國,大漢這次要的不是羈縻,不能再想以前那樣,當地土著首領領個大漢官職表示臣服,然后逢年過節向大漢送點貢品就完了,而是要徹徹底底的占領,要讓當地土著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對大漢產生認同,從而徹底融入大漢,變成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想做到這點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南海小國生產力的問題,這些小國太落后了,空有大片良田卻不知耕種,導致本國百姓都沒得吃,這不行。
但若派兵馬或者遷徙百姓過來屯墾代價太大,江南剛剛統一,劉備目前沒有這個實力,確切的說沒有這個揮霍的資本。
所以必須利用當地土著,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墾荒種糧,這樣等大漢軍隊過來的時候才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可以就食于敵。
至于這個積極性怎么激發,是通過好處利誘還是通過皮鞭威懾,不重要。
其次還要忽悠南海各國修路架橋,十萬大山太難走了,軍隊過來太費勁了,想要順利通行就必須修路,但派漢軍修路投資太大,還是忽悠當地土著修路更為省事。
這就是關興的想法,讓當地土著自己打造絞殺自己的繩索,不得不說屬實有點缺德。
至于這么做會不會給大漢制造一個強敵,完全不用擔心,大漢立國四百年,周圍鄰居除了當年的匈奴帝國沒一個能打的,只要修好道路讓漢軍過來,漢軍保證可以所向披靡。
針對關興的要求,來的路上糜芳腦中便有了大致計劃,與區連交談過后這份計劃更加清晰,拍著傅士仁的肩膀說道:“待會我跟區連前往王城,你繼續留守海邊看守戰船,再派人勘察附近地形,除記錄地貌水文等詳情之外再找幾處適合修建港口的位置標記出來,等時機成熟咱們就建港口,不能每次過來都坐小船上岸對吧?”
傅士仁點頭道:“放心吧,我好歹讀過幾年書,這點小事還是能辦到的。”
兩人又交流了半個時辰,糜芳出門喊來區連,帶著千名親兵,拉著數千套各式農具跟著區連向王城趕去。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