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撒腿就往帳外跑,跑到半路又突然折回,在箱子里找了條圍巾纏在臉上這才離去。
他臉上全是媳婦撓出的傷口,若被外人看見了不就都知道他被媳婦給揍了嗎?
先被妹妹揍再被媳婦揍,傳出去多難聽啊,他神策侯不要面子的嗎?
做好防護幾人分頭行動,關興命人找來幾口大鍋幾座石碾以及其他制糖的必備工具,又找工匠對石碾進行微調開了幾個小槽。
與此同時姜維也帶人搜遍城內各個角落,將甘蔗全部搜集起來裝了整整兩車。
雙方會合看著車上堆積如山的甘蔗,劉禪好奇道:“你連制糖都懂呢,準備怎么制啊?”
關興笑道:“殿下你瞧好吧,伯約將甘蔗清洗一遍再砍成半尺長的小節扔進石碾先榨汁。”
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但那時只有麥芽糖,且生產力受限導致制糖技術遲遲沒有發展,直到漢朝才前進了一小步,知道用甘蔗制糖了,東漢崔寔(shi)著作的《四民月令》中就詳細記載了甘蔗制糖的方法。
可惜還是受技術限制,制出來的糖被稱為石蜜,說白了就是糖漿,味道略苦一言難盡。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去天竺學習制糖技術,改良之后才制作出了類似于后世砂糖的“沙糖”,在制糖方面取得了技術性突破。
值得一說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學習制糖技術的人叫王玄策,王玄策到了天竺反手就把天竺給滅了。
言歸正傳,大漢目前沒有白糖,而關興要制作的就是白糖。
先將洗干凈并砍成節的甘蔗扔進石碾榨成糖汁,再將糖汁倒進鍋中大火熬煮,過程中加入少量草木灰水,借此中和甘蔗中的弱酸性。
熬煮之后靜置一段時間讓雜質沉淀,再用紗布簡單過濾,將澄清后的甘蔗汁倒入鐵鍋,用柴火持續熬煮蒸發水分,過程中需要不斷攪拌和撇去浮沫,隨著熬煮汁液顏色逐漸變深,濃度越來越高,等成為糖膏便可停止熬煮。
然后將糖膏放入模具之中,待其完全冷卻定型就是紅糖磚。
最后再找個瓦溜,就是上寬下窄呈圓錐狀,底部有個小孔的工具,用稻草將下面堵住,將紅糖磚放進瓦溜中壓實,在表面覆蓋一層黃泥,隨后用清水緩慢均勻的淋在上面,隨著清水的逐漸滲透,雜質被黃泥顆粒吸附過濾掉,反復幾次過后取出,在瓦溜頂部的就是顏色變淺,純度更高的白砂糖晶體,瓦溜下部顏色稍深,純度次之的是紅糖,可以再次加工或者直接食用。
這就是古代最常見的黃泥水淋制糖法。
關興在劉禪糜威等人的注視下忙碌整整兩天終于制作出了第一批白糖,顏色卻有些昏暗,遠沒有后世的白砂糖那么潔白如雪。
但也沒辦法,后世的糖都是加了科技與狠活的,關興可沒這本事,能制出現在的糖不錯了。
劉禪看著白糖食指大動,抓起一撮就要送進口中嘗試,事到臨頭突然想起什么扭頭問道:“安國,這玩意不會再有毒吧?”
關興率先嘗了一口,拿出竹筒裝起所有白糖說道:“你們后面再嘗,這些糖我先拿去哄媳婦了,告辭。”
劉禪:“……”
哄媳婦沒問題,但也不能全拿走啊,你特么是一點不給我們留啊?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