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紅薯在動亂年代也能讓華夏人口突破四億?
想到四億人口的恢宏場景,劉備激動的說道:“這兩樣作物必須帶回大漢,不惜代價。”
大漢巔峰時期的人口只有五千多萬,而且幾乎剛突破五千萬大漢就進入崩潰邊緣了,隨后就爆發黃巾起義了。
黃巾起義雖有朝廷無能士族貪婪的緣故,但根本原因還是人口數量突破了大漢土地承載力的極限,導致土地出產的糧食不夠吃了。
若當時的人口只有三四千萬,士族再貪婪也不至于引發這么大的叛亂。
但剛才關興說什么,土豆紅薯能幫大漢養活四億人,四億人是什么概念,那是大漢巔峰人口的八倍啊。
大漢的百姓忍耐力很強,只要填飽肚子就不會造反,只要百姓不造反,老劉家的江山就能長久穩定的一直坐下去。
為了劉家的子孫后代,為了大漢百姓的溫飽穩定,這兩樣作物必須弄回來。
劉備繼續問道:“土豆紅薯不宜儲存,也就是說當年種的必須當年吃完是嗎?”
關興說道:“萬事無絕對,土豆紅薯雖然不易儲存,但做成其他東西就未必了,兩者都可以做成粉條,曬干放到干燥的倉庫里儲存個三五年不成問題,另外土豆紅薯還可以喂雞養豬,豬肉可以用鹽腌制放一兩年。”
“對了,大漢目前不怎么食用豬肉,因為豬肉太膻了不好吃,但若將豬跟太監一樣騸了的話就會除掉膻味,后世最常用的肉食就是豬肉,不信可以試試。”
關興剛穿越過來那會也準備大力發展養殖業,后來發現養殖雞鴨豬羊也是需要糧食的,大漢的糧食人都不夠吃哪里養得起畜牲,所以只能暫時作罷。
但若將土豆紅薯弄回來的話,這個顧慮就不存在了,百姓家家都能養的起豬,過年殺豬改善一下伙食。
劉備問道:“土豆紅薯我記下了,那玉米呢,玉米又是什么樣的,能否跟土豆紅薯一樣做主食呢?”
關興點頭道:“可以,后世四大主糧分別為水稻小麥,玉米和馬鈴薯,馬鈴薯就是剛才說的土豆的一種。”
劉備聞言心中一動,迫不及待的問道:“快說快說,玉米又是個什么情況,畝產如何?”
他可太清楚主糧意味著什么了,雖然張騫從西域帶回了許多先秦時期沒有的作物,但大漢目前的主糧依舊是大家熟知的五谷,可到了后世,作為主糧的只剩下小麥和水稻,其余谷物全被踢出主糧序列,反將玉米和馬鈴薯選為了新的主糧,這意味著什么?
還用問嗎,意味著玉米和馬鈴薯比小米黃米豆類等主糧更優異啊,對吧。
想通此點的劉關張諸葛全都眼神灼灼的望著關興,在四人的注視下,關興再次提筆開始作畫,畫出玉米桿說道:“與土豆紅薯不同,玉米的果實不是深埋地下而是長在桿上,成熟的玉米桿跟成人差不多高,桿中間長著玉米棒子半尺來長,上面布滿了玉米粒。”
“玉米畝產一般在八百斤左右,雖是主糧但口感粗糙,后世沒幾個人吃這玩意,主要是用于制作牲口飼料,但再怎么粗糙也比觀音土強吧,災年還是非常有用的。”
劉關張諸葛聽的直翻白眼,你個敗家玩意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么,玉米口感再粗糙能比黃米高粱更粗糙嗎,能的話會被選為四大主糧嗎?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