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在閉關之前,用一枚靈石換取了無數銀兩,足夠他們隨便揮霍的。
楷林沒有辦法,只好緊緊跟著他,二人很快就來到酒樓面前,只見這座酒樓門上題著一塊牌匾,上書“聚子樓”,顯得十分寬闊大氣。
說起這聚子樓,其中還有些緣由。
這酒樓老板原來是做布匹生意的,年輕時也曾窮困潦倒,幸好得到一位小姐救濟,才得以渡過難關。
難得的是,該小姐同樣對他情意有加,他自然也十分感激,二人相互恩愛,很快便結成連理。
并在岳父大人的資助下,涉足布匹生意,竟然在十年時間,生意遍布越州各縣,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富商。
二人十分恩愛,生有一男一女,闔家歡樂,事業有成,凡人的幸福也到達了巔峰。
只可惜樂極生悲,有一年忽發興致,攜子押送一條貨船,準備讓孩子開開眼界。
卻不料夜間遇見風暴大雨,眾人忙著搶遮貨物,一船人亂成一團,好不容易將貨物收好,卻發現兒子早已不見蹤跡,一時幾度昏厥,難抑悲傷。
就這樣丟了兒子,一家人哭作一團,卻也無奈。
此人便從此舍棄布匹行業,轉而開了這么一家酒樓,一家人渾渾噩噩,生不如死,做出來的飯菜十分難吃,以至于門可羅雀,無人上門。
要不是他當年布匹生意積攢了不菲身家,這么下去,早就虧死了。
世界上最絕望的事情便是心如死灰,夫妻二人勉強照看酒樓,到處打聽兒子下落,卻一直杳無音信。
想到當夜那瓢潑大雨,長江大河之中,豈能生存,必死無疑。
二人也曾想再生一子,卻無奈心中有恨,又年紀稍大,再也懷不上了。
夫人倒也是個明白人,幾次想要給他張羅納妾之事,都被他極力反對,說道只愛夫人一人。
如此一來,生活便這般毫無滋味的過下去,兩口子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女兒身上,只是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想起他們那命苦的兒子。
也許是老天有眼,孩子命不該絕,在十年后的一天,一個漁民打扮之人,帶著一個渾身曬得黑黢黢的少年,來到酒樓,看到夫婦倆倒頭便跪,嚇了二人一跳。
原來他們的兒子,當年并未溺水而亡,而是撲騰到岸邊被一家漁民所救。
也不知孩子是因為喝水太多,還是掙扎中撞到了頭部,什么也想不起來,就這樣被一戶好心人家給收養了。
十年后的一天,孩子腦海中忽然多了許多東西,終于記起了自己溺水前的事情,便央求養父帶著他,一路尋訪,終于在酒樓中,找到了親生父母。
這一切就是那么的奇妙,老兩口查看了孩子的胎記,看著孩子那并未完全改變的臉,請對方講述小時候的一些趣事,夫婦二人喜極而泣,一家人終于得以團圓。
接著夫婦二人,便將這酒樓改名為“聚子樓”。
一家人喜氣洋洋,越州城百姓聽聞,紛紛前來看熱鬧,卻發現酒樓的飯菜,變得香甜可口,十分好吃。
這一下更是名聲大噪,顧客絡繹不絕,漸漸躋身成為越州十大酒樓之一了。
如今的兩老口,早已退居幕后,當年回來的兒子,也到了而立之年,正是如今的掌柜,將酒樓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十分興隆。
小白和楷林不知道這段趣事,只是看見這酒樓夠大夠氣派,便循聲而來,想要好好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