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試,眾人也都整理好自己的東西離開書院。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爬了一上午的山接著又是緊張的考試,眾人在下山時的步伐都有些無精打采,再加上平時很少運動的關系,大部分人走路直畫圈,頗有種喪尸出街的味道。
與此同時,天奉書院評閱試卷的工作也在緊張地進行之中。“這卷子答成這個樣子,是怎么拿到推薦信的!還有這一張簡直是文不對題!”山長評閱了幾張試卷之后不禁有些惱火。
“咱們天奉書院招收學生的考試,只認推薦信,不認人。難免會混入一些人魚目混珠嘛!”堂長安慰道。
“還有這些,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啊!”山長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些卷子制藝題和策問題答得都還不錯,可后面兩道題答得則是有些慘不忍睹。
“您看看這張卷子答得非常驚艷嘛!”在一旁的堂長遞過來一張卷子。
山長仔細的評閱起來:“嗯,答得真好啊,文筆流暢,一氣呵成。算數題也答對了,對農事也是有所了解,真是不錯!”心情總算是好了很多。
“嗯,倒是寫了一手好字!”眼前的卷子上的字很賞心悅目,山長來了興致,仔細的看了起來。
“嗯,制藝題答得還算不錯,策問題答得中規中矩,沉穩有余,銳氣不足。這算數題也答對了,咦?這最后一題回答的相當全面啊!”山長一邊評閱一邊自言自語道。
在一旁的堂長聽到后也走了過來“最后一題答得很全面嗎?還真是難得。不過最后這個方法我怎么沒有聽過?”堂長有些詫異道。
“嗯,最后說的這種方法,我也沒有聽說過!”山長說道。
“連您都沒有聽說過,不會是此人瞎編的吧!”堂長猜測道。
“如果是前面那些卷子這么寫,我也會認為是答卷之人胡亂編寫的,但你看此人最后一題答得并不像是從書本中學來的那么刻板,這些倒像是他的經驗之談。算了,等到時候問一下就好了!”
……
“郢之,你覺得這張卷子答得怎么樣?”
“雖然每一題答得都還不錯,但過于謹慎小心,太過穩健了些!”堂長思考了片刻說道。
“是啊,和之前那人處事風格倒是截然相反啊!”山長笑道。
每次錄取只有二十個名額,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的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兩天后,王茂平再次來到了欒香山腳,向著山頂進發。這次倒是沒有限制上山的人員,所以參加了考試的富家子弟大部分都選擇了坐轎椅上山。
王茂平還看到了那個二百多斤的仁兄坐在轎椅上好不休閑。倒是有些佩服那幾個轎夫,力氣還真不小,錢不好掙啊!
王茂平來到天奉書院的大門外時,已經有不少人等在那里。那位胖胖的仁兄看到王茂平后也走了過來打起了招呼。王茂平才知道面前的這位仁兄名叫陳方承。
“陳兄,不知那二十人的名單什么時候能貼出來?”王茂平問道。
“巳時中,書院會派人唱名。到時候就會知道這二十個名額花落誰家了!”陳方承熱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