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茂平的話雖然是重復了好多遍,可是百姓們到底是沒有聽。這也許算是他來到阜安州以后,百姓們最不聽話的一次了。
“呼!”王茂平有些無奈。
算了,上馬繼續往前挪吧。頭一次感覺州城的路這么難走。
“大人,這是我們興業坊,所有百姓的心意,上面有我們坊內每一戶的名字與祝愿,請您收下!”
“是啊,大人,您一定要收下!”
萬民傘嗎?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收到了。算是這三年以來,百姓們對于自己的褒獎與肯定。
“大人,這是我們立平坊的百姓們,親手縫制的,您一定要收下。”
“……”
“大人,這是我們德修坊準備的,您可一定要收下啊!”
“大人……”
王茂平沒有想到,如今各坊是組團趕了過來,送的都是萬民傘和牌匾。如今感覺馬車上真的已經要裝不下了。心意我都知道了,不過,別再送了行不行。
還有小物件,也別再往馬車上撇了。咋還有從二樓窗戶往下扔的呢,鞋差點呼人家臉上。
就照這么送下去,就說這鞋,他以后都不用買了。
其他知州離任的時候,都曾幻想過這樣的場面,不過即使是“提前準備”,為自己布置排場。可是結果,也與他們預期的差距甚遠。
畢竟“準備的”和百姓自發的,從人數上,就沒有辦法相提并論。
眾知州: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百姓:不好意思,抽不出時間。您可快點離開吧。
“大人,謝謝您,要不我們一家七口恐怕就無家可歸了。”
“大人,要不是您,恐怕我們就被那南正堂給害了啊!”
“大人……”
每挪一步,所聽到的話語之中,都包含著對于王茂平這個知州的感謝與不舍。太陽如今已經越過城墻,灑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王茂平努力的看著他們每個人的表情,試圖將這一幕記在心里。因為他身邊的每一張面孔,都在證明著,他這三年的付出是值得的。
“喲,今天阜安州怎么這么熱鬧?”
一些剛來阜安州不久的人,順著茶館,客棧的窗戶望過去就發現,今天的街道格外的熱鬧。難不成是發生什么事情了?他們要不要也出去瞅上一眼。
“都出去看看吧!”
“是!”聽到這話,原本有些心不在焉,時不時向外張望的伙計們,也都沖了出去。
弄得從外地來的商隊,旅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什么情況?阜安州的人都這么喜歡湊熱鬧嗎,生意都不做了?這熱鬧就非湊不可嗎?
嗯?剛才跑過去那兩個應該是客棧的廚子吧。所以我們的早飯呢?誰來給他們解釋一下,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算了,還是親自去看看吧。反正廚子都跑了,這飯一時半會兒,夠嗆能吃的上。
“大人,您可不可以留在阜安州!”
“能不能不走!”
“大人,您要多保重啊!”
“愿大人舟車安好!”
所以,這是阜安州的官員離任?這場面,真的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