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一天晚上的時間,許家的事情就開始在府城內流傳。估計用不了兩天,整個府城都會知道許璞歸是個冒名頂替的家伙,而且為了掩蓋身份,連自己的親兄弟以及好友都沒有放過。
這種心狠手辣的人,在戲文里都不常碰到,竟然真的會發生,算是緊緊的抓住了百姓們的眼球。
于是閑聊時的內容,基本上都與此有關。而切入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著重于私販貨物,畢竟這可是明顯的吃里扒外。
有些著重于偷梁換柱,有些開始深挖十幾年前陳家兄弟的慘案。有些開始關注起潘明渠墜馬的事情。
而婦人們則是更加同情許老夫人。要知道以前這位也是那些婦人們羨慕的對象。畢竟兒子是舉人,女兒是宮中的娘娘。她只需要安安心心過著戲文里老太君的生活就好。
這種日子,可是絕大部分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不過如今,宮中的娘娘已經去世。自己的兒子還早就被偷梁換柱。一下子從兒女雙全的人上人,變成了孤苦無依的老婦人。
不說許家的財產被罰沒,就是真的剩下什么,也不是她這個七旬婦人,能夠守得住的。畢竟她不姓許,而許家卻還有著其他親戚。
當然如今的說書先生也開始忙碌了起來。應該說從昨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幾乎是整夜未睡。
今天各大茶館酒樓說書先生所說的內容幾乎都是關于許家。個個都想搶占先機,卻發現,所有人還是處于同一個起跑線。
不過介于各說書先生的特點,風格都不盡相同。有些側重于現場氛圍的渲染,人物對話的描述,表情的模仿。
有些側重于對許璞歸這個人物的分析,以及對他內心的刻畫。
有些則走起了煽情風,以許老夫人作為切入點,收獲了不少的嘆息。
所以說肇原府的說書先生,對于府內的百姓還是相當了解的。你所感興趣的內容,我們都有。絕對不會讓喜歡湊熱鬧的百姓失望。
也正因為如此,百姓們即使在二次聽說的時候,也都還保持著一定的新鮮感。
“……知府大人威風凜凜的來到公堂之上,只聽一聲驚堂木響起,許家人便被帶了上來……”
“……圍觀的百姓,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此時堂上卻被帶上來一個人。各位可否能猜到被帶上來的是誰?”肇原府的說書先生好像都喜歡與聽客們進行互動。
“仇人唄!”
“是啊,沒準兒平時得罪了什么人呢!”
說書先生搖了搖自己的折扇:“各位客官沒有猜對,被帶上來的是許璞歸的母親,許老夫人。”
“啥,當娘的狀告自己的兒子,是不是搞錯了啊!”
“就是,沒有這么狠心的人吧!”
“聽說那位許老夫人年事已高,沒準兒老糊涂了呢。”
到底是很多百姓還沒有聽過許家的事情,因此如今的反應,讓說書先生很是滿意。啪的一聲醒木后,正式揭曉了答案。
“許老夫人狀告許璞歸偷梁換柱,冒名頂替!”
“……”
“……”
“啪!今天為客官們講一樁十幾年前的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