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的官吏囑咐了好一會兒,又仔細的看了看鎮上的告示墻,隨后點了點頭,對著拘謹的兩家人指了指,又交代了兩句,這才趕著馬車離開。
“去張家村的,跟我走!”
聽到這話,張家人有些緊張的跟上了喊話人的腳步,回頭看另一家,已經跟著官吏打扮的人走上了和他們相反的方向。
“上車吧!”
“哎!”三人趕忙聽話的又爬上驢車。
“這張家村呢,離鎮上有二十里左右,村子不是很大……”
吏員一邊趕著驢車,一邊介紹起了那里的基本情況。張北余一家聽到格外認真,畢竟他們以后的家就在那里。
驢車在經過兩個有些顛簸的土坡后,遠處已經出現了人家。而張北余三人的心也從期盼逐漸變為了忐忑,村民如果不喜歡他們怎么辦,如果冷落他們怎么辦,如果欺負他們又該怎么辦?
“張家村的人還是不錯的,但如果遇到了不平之事,也不要一味的忍氣吞聲,明白嗎?”
“明白了!”
對,還有知縣大人為他們做主呢,所以一定沒有問題的。對于如今的張家人來說,知縣和縣衙已經變成了他們勇氣的來源。
驢車已經來到了村口,天氣還沒有徹底暖和起來,但今天的日頭不錯,所以即便日頭已經開始西斜,還有村民坐在村口閑聊著。
“呀,是官爺來了!”
說罷都沖著驢車圍了過來。還向著村里吼了兩嗓子,隨后注意到了站在官吏身后的三個人好奇的打量了兩眼。
此時聽到喊聲的村民,也陸續走出了家門,讓官吏的銅鑼都沒有能派上用場。
“官爺,是不是來給我們講古牢關訪聞了。”古牢關訪聞接收最及時的無疑是肇原府城及周邊的百姓,其次是各縣城,然后是鄉鎮,最后才是下面的村子。
雖然如今村里的百姓們都知道了古牢關大勝,傲魯部覆滅的消息,奈何古牢關訪聞還沒有追到大勝傲魯部,使得村民們每天都抓心撓肝的盼著官吏的身影。
誰能想到往年都不希望出現在村里的官吏,近幾年變得受歡迎了起來。
“就記得古牢關訪聞了,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都看沒看,有沒有蟲卵。”官差開口道。
“官爺,您就放心吧!我們都看過了!防預蟲害的農藥也調好撒上了,糧種也挑好了。”
“是啊,官爺,不僅如此,之前您講的律例我們也都記住了。”百姓們七嘴八舌的說道。
“真記住了?過幾天在鎮上可是有考核的,到時要根據結果給各村排名,你們村可別落在后面。”
百姓們相互看了看,語氣中帶著自信:“我們肯定能拿到第一分肉吃。”
官差沒有再接茬,每個村子都這么說,還是用結果來判斷到底有沒有吹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