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二月已經結束,時間來到了三月,肇原府的天在一天天的變暖,只不過,變暖的速度慢了一些。王茂平撂下手頭的公務,走出二堂透了透氣,還是能夠感受到一絲寒意,但已經變得柔和了很多。
屬于肇原府的春天真的是要一點點走近了。那也就意味著,一個事項又要開始提上日程。王茂平下意識的望了望天空,不知道今年肇原府的第一場雨水,什么時候會到來。
但如今才剛剛邁進三月,所以他對降雨的期盼還沒有那么急迫。不過,如今他倒是有兩件關心的事情。一是,會試已經結束,不知道他們肇原府有幾位舉人能夠闖入殿試。
他倒是不在意功績,但他們府或者說整個林江,在會試上的表現都是處于中等偏下的。他自然是希望能夠有所突破,他們肇原府也是要全面發展的嘛。
只可惜,王茂平不知道的是,他的期盼已經落空。雖然因為他,肇原府被越來越多士子知曉,但是肇原府舉子們卻是一如既往平穩的發揮了他們的實力,進入殿試的人數很穩定,穩定的只有一根獨苗。
而王茂平更不知道的是,這根獨苗是經過臭號的折磨脫穎而出的,在會試揭榜之后,又寫下一組五首戰茅詩,還添了個序,以示謝意。
因為是化名而寫,所以寫詩的人并沒有增加名氣,卻讓戰茅兩字的含金量不斷上升。而且在會試后寫感謝詩的還不止這一位。
據說都是被分到臭號卻在會試后榜上有名,而無一例外他們都在考前寫過戰茅詩。這種說法真假未知,也無處查證,但卻讓戰茅的名頭變得更加響亮。
也因為這種傳出來的風聲,士子們在寫戰茅詩的時候,目的或者許的愿也分成了兩派,一派寫戰茅詩還是為了不被分在臭號,以免影響自己發揮所長,榜上有名。而另一派則是希望自己被分進臭號,得戰茅庇佑,能夠超常發揮,榜上有名。
這些王茂平自然不得而知,如果知道的話,心里估計又要長不少野草,覺得人無遠慮近憂也必定會有添堵的煩惱。
而他還有一個關心的事情就是,永安侯和六皇子帶兵是不是快要到達京城,這位韜光養晦的六皇子,在重返京城之后,是逐漸開始顯露鋒芒呢,還是選擇繼續蟄伏。雖然這不關他一個地方知府的事情,他也不想湊熱鬧。但看熱鬧還是可以的。
“大人,歸丘那邊已經準備完畢。”
王茂平聽到匯報后點了點頭。并在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歸丘的路。這是那些逝去將士安置在歸丘后,馬上要迎來的第一個清明,他自然要親自過去祭拜。而且這次不僅是他,下面的知縣也同樣如此。
雖說,他覺得肇原府的天還沒有完全暖和起來,但出了城以后才發現,路上已經冒出了稀疏的野草,柳樹也披上一層似有似無的綠紗。
杏樹也在不知不覺間長出了花苞,有些羞澀的還看不出明亮的顏色,有些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將自己變成明艷的春光。即便對于肇原府來講,還處于早春,但已經有了踏青的氛圍。
就連王茂平這種無心踏青之人,都感覺到了心神一陣放松。
“見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