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在兩人說話以后,變得安靜了下來,官員們盡量沒有讓一言難盡這四個字從臉上顯露出來。這二位竟然還沒有忘了給林江巡撫和肇原知府邀功。
在這個屬于你們展現風采的時刻,能不能不要提別人,尤其不要讓他們聽到,林江,肇原,這四個字行不行,是覺得我們還不夠酸嗎?
在這個最熱鬧的一天,怎么又有那一位呢。
“林江巡撫和肇原知府為邊軍提供了興賀山的通路,朕已經知曉,會依功賞賜。你們放心吧!”
“陛下,他們所提供的助力,遠遠不止這些!”永安侯又一次開口道。
“哦?”啟元帝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好奇。
而金殿上的官員們聽到這聲好奇之后,心中都暗道不好,這冒出來的酸水怕是要控制不住了。
“那朕就在宴會之上,好好聽霍卿說一說!”
得,宴會就不用展示廚藝了,他們喝自備的醋,就能夠喝飽。事實證明一眾大臣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武和殿早就已經由禮部與光祿寺布置妥當,而宴會的主角從來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今的圣上,只不過今天還有兩個亮眼的人存在。其他官員都知道自己今天的作用就是陪襯與捧場。
至于桌上可以稱為珍饈美饌的精致菜品,并不能夠吸引大臣們的目光,畢竟這宴會的目的又不是為了吃,當一個好的陪襯與捧場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宴會的氣氛,在文武百官的努力之下,很快就被烘托了起來。啟元帝龍心大悅,笑容少有的長時間停留在臉上。
“古牢關能得此大勝,朕深感欣慰,不如各位大臣都各展所長賦詩一首如何?霍卿,朕知你不擅詩詞,就留到最后,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啟元帝說話時滿面的笑容,一眾大臣自然不會掃了陛下的雅興,紛紛捧場開始一個接一個賦起詩來。有精彩的詩作,讓啟元帝都忍不住叫好賜酒。
參加宴會的官員們可是不少,不可能人手一詩,因此在十來首詩作之后,就很默契的停了下來。
這最后一首可是屬于永安侯的。雖然這位作詩的水平的確是如同陛下所說,但他們已經想好了夸贊的話語。
即便是一無所長,他們都能夸出來,更何況這位永安侯只是不擅作詩而已。
“霍卿,你可想好了?”
“陛下,臣不善詩,倒是想要拾人牙慧,誦一首聽過的詩。”
“哦?那朕倒是想要聽一聽究竟是何詩,能夠讓霍卿如此推崇。”啟元帝的興致不減反增。
宴席上的文武百官則是鬧不準永安侯這唱的是哪一出。即便是再不擅長作詩,這以古牢關為內容的詩,永安侯也不至于一首作不出來。
“古牢關外月寂寥,胡騎膽懾夜遁逃,五更畫角催寒刃,平明敵血滿弓刀。”
“倒也算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不知是何人所作啊!”啟元帝的話,也是大臣們的想法,這首詩中規中矩,優點已經被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