陘陵關大捷的消息從朝堂擴散到各個衙門,官員們都是喜不自勝,北部邊地的戰火徹底平息了下來,一直懸著的心,也終于能重新放回肚子里。
王茂平當然也跟著高興,但高興的同時,府丞的工作還是要完成的。這京城各書院和學堂的教育可是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
他之前就一直思考該怎么樣提高一眾學子的學習熱情,然后還是決定,先從考試著手。旬課、季課、年課,書院和學堂都是有的,但基本都是各自出題。
既然如此,就把季課和年課,變為統一出題,也不失為一個增加競爭意識的好方法,還是要卷起來才行啊。平日里除了文會、詩會,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比試,豐富學子們的知識儲備。
除了學子之外,講書、先生們也要不斷地進步,當然其中的優者是要給予一定獎勵的。
王茂平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還呈給自己的主官以求獲得指點。閭嘉看著自己面前厚厚的紙張,聽著自家府丞的侃侃而談,心情十分的復雜。
對那些學子的同情和如果這樣做仍舊不能有所寸進真是辜負府丞一番苦心的感覺交織在一起。一時間竟不知道是哪種情緒占據上風。
要不是自己小兒子已經拜了師的話,他都有把自己兒子弄到書院讀書的沖動了。
而根據京城書院以往的經歷來說,誰當順天府丞對于書院都沒有太大的影響。遇到上心的府丞,無非就是巡視的次數變多一些,季課與年課的內容更難一些,有些還會親自出題。還能翻出什么新花樣不成。
所以在聽說要對各書院學子進行考校的時候,書院的山長們也并沒有太過在意,即便是統一題目之前好像也有府丞這么做過。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火總得讓人燒一燒。等時間長了,火也就熄了,即便這個府丞是王茂平,也同樣如此。
而相比于山長們的淡定,書院的學子們可是不淡定了,因為王茂平的名頭在各大書院都是十分響亮的。要說學子們最希望將來能成為誰,那八九成的回答都是王茂平。
那些肱骨重臣是絕大部分讀書人想要達到的目標,但目標的實現總需要一個過程。而王茂平就是他們位極人臣過程中最完美的樣子。
如果讓王茂平對這些讀書人的心態進行總結的話,那么自己應該是這些學子的階段性目標。出于對王茂平的推崇,學子們對于這場考校還是相當期待的,為此還更努力了幾分。
畢竟是王府丞親自出題,如果自己的作答能獲得賞識,得到一番指點,或者引起府丞大人的注意,那自己的前途突然間就光明起來了啊。要是人家起了收徒的打算——再想下去,就真成白日夢了。
王茂平可是不知道,書院的學子們對他抱有極大的期望。而各書院的山長,講書和學子們也逐漸發現了這場考試的不同尋常之處。
“你說即便是考校,為什么一定要到尋津書院來啊!”
“誰知道呢,不過尋津書院的人不也到咱們書院去了嘛。”
讓學子們第一個不解的地方就是,為什么考校的地點都是在其他的書院。
“這題目會不會太簡單了些。”
“是啊,咱們能回答上的,其他人也可以,既是考較也是比試,總應分個勝負才對。”一些學子可是抱著大放異彩的期望,這樣簡單的題目,怎么可能答得出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