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長自然也知道這些學生的想法,因此直接開門見山,說出了他們所關心的結果。
“這次的季課,我們尋津書院位列首位,府丞大人評閱了十五份文章。”
聽到這話,學子們都發出一陣的歡呼聲。第一名自然值得高興,而且第一名也就意味著,比別的書院多十個人的文章接受了指點和評閱。
沒錯,如今月課和季課的文章,先由書院自行評閱排序,再送到王茂平的手中,選出五份進行指點評閱,當然如果在一眾書院中列在首位的話,則多出十個名額。
能夠接受王府丞的指點,可是京城所有書院學子所夢寐以求的事情,況且,可不是指點評閱兩句而已,而是十分的細致,細致到幾乎要把要點和思路一點點喂到你的嘴里,是名副其實的能讓人獲益匪淺。
所以每一份被指點的文章,不只是文章主人的收獲,也是整個書院的收獲。這意味著,尋津書院比其他書院多出十份收獲。學子們的歡呼也就可以理解了。
“好了,照例那十五份文章,會先貼在學齋東墻。”聽到山長這么說,學子們都做好了第一時間就圍到東墻的準備。
卻見山長擺了擺手,顯然話還沒有說完:“季課的事情先放在一旁,府丞大人交給了尋津書院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交給他們任務?學子們在意外后也沒有任何頭緒,他們只是書院的學生,并不是官員,府丞大人有什么任務會交給他們去辦。
“再過不久,就會迎來仲秋節,順天府準備舉行仲秋會,南城的仲秋會,就由我們尋津書院來負責。”
“仲秋會?”山長的話音落下,學子們就開始議論紛紛:“類似團圓會嗎?”
“咱們京城竟然也有這種熱鬧可看了?”
顯然,這些人還沒有轉換身份,他們不是看熱鬧的人,而是為百姓制造熱鬧的人。而山長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將學生們的思緒又拉了回來。
“仲秋會有十二部分,由歌,舞,雜技,說書,幻術,雜戲組成,中間可以穿插彩頭與巧思,要竭盡全力,為南城的百姓奉獻一場精彩的仲秋會。”山長進一步解釋道。
節目的形式是王茂平決定的,也算是給出了固定框架,畢竟仲秋會是給百姓們看的,如果讓書院的學生自由發揮,他害怕會變成詩詞歌賦,清歌雅舞,脫離仲秋會的初衷。
當然,框架雖然列出來了,在不跑題的基礎上,也給予了各書院適當的發揮空間。
“山長,咱們書院負責南城,那東西北城——”
“自然由其他的書院負責。仲秋會后,會由南城的百姓們選出仲秋會上最喜歡的部分,和其他書院一起,共同呈現給順天府的大人們。”
學生們都意氣風發,一聽說這仲秋會不只是為了百姓,于書院而言又是一場比試,不由得開始摩拳擦掌了起來。
然而接下來的話,讓學子們意識到,這只是其中一場比試而已。除此之外,還有以仲秋節為題的詩詞書畫比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