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什么大喜?
是喜當爹了,還是有人給自己送錢送老婆了?
看著王福生那模樣,李承明腦海中不由閃過一絲胡思亂想的念頭,不過轉眼間又將之屏棄,淡淡的看著走進的王福生道,“什么大喜!”
“回殿下,剛才有人來回報,說是當日殿下您檄文一出,天下震驚。涇州刺史李藝郡王還有晉州刺史李孝恭郡王已經響應殿下‘清君側’之舉,率軍揮師而來,不日就可以殿下會師,一舉擊破逆賊,還大唐朗朗乾坤了。”王福生臉上滿是諂笑,朝著李承明躬身拜道。
原先王福生的確有些不看好李承明,畢竟李承明之前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就算能占據會縣,手中有三四千人,在他看來亦不過是小打小鬧。
相比起李承明,他可是知道秦王李世民可謂是大唐的戰神,戰績彪炳,李承明不過是一個六歲的黃口小兒,就算是有薛萬徹,可依舊難以跟李世民相比。
更何況,李世民占據長安,手中掌控有皇帝,可以說是挾天下以令諸侯,單單是那些長安之中的禁衛就足有數萬之多,更不用說之前李世民還掌有兵權,手中兵權若真的加起來的話,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而且,這還不算是李世民真正的實力,李世民之前貴為大唐一等親王,又被皇帝李淵特命為天策上將,自己開府建牙,手中同樣還聚集著一大堆的能人異士,更用不知道多少世家門閥,高官顯貴在暗中投靠了他。
而李承明有什么?
就算這一次李承明打敗了李世民前來討伐他的兵馬,手中所掌的亦不過才兩萬兵之數而已,與李世民還掌控的兵馬相比,相差不知道多少。
而且,自從太子李建成死后,李承明可以說是孤身一人,所謂樹倒猢猻散,太子一死,原本聚在太子手中的那些人,在看到大勢已去,定然會改換門庭。
這些為了權勢聚集起來的人,沒有一個人會為了一個死人而不顧身家性命去相拼,這一點從李承明到現在,手中除了他一個薛萬徹之外,再無人可堪一用就可以看出來了。
李承明勢單力孤,李世民則羽翼豐滿,兵多將廣,還有世家門閥相助,只要是一個明眼人,就能看出李承明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王福生雖然官不大,可自認也是一個明眼之人,這樣比較之下,感覺李承明敗亡不遠了。
可惜的是,他被李承明逼著去抄了會縣之中數家世家大戶,被逼得不得不站到李承明的隊中,令他有些苦不堪言。
不過,沒有想到今天這下邊傳過來的回報,讓他頓時看到了一絲曙光。
李藝,原名羅藝,原是一方諸侯,歸唐之后由當今圣上親賜其李姓,又封他為燕郡王,任其為涇州刺史,節制涇州數萬天節軍,可見當今圣上對其的信重。
而晉州刺史李孝恭,原就出于隴西李氏,乃是大唐宗氏,是當今圣上的堂侄子。
不過,李孝恭雖是宗氏,但卻不僅靠著其身份而封王,他同樣戰功赫赫,曾為大唐攻略巴蜀、平滅蕭銑、俘輔公祏,平定江南,可以說整個李唐宗氏,除了李世民之外,難得的可以獨擋一面的帥才。
僅此這兩路兵馬加起來就足有七八萬之眾,若再加上李承明的人馬,那一下子可是逾上十萬之數,如此這般的話,就足以與李世民相抗衡了。
這如何讓他不喜,不興奮呢?
可是,在王福生想要看李承明聽到這個消息歡呼的時候,卻見李承明只是淡然一笑,微微頷首道,“原來如此,此事本王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