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搖了搖頭,指向東廂的司勛部“顧先生是赴任地方,辦理官憑,并非文選一事,當去司勛部,那里掌天下文職勛級、月俸、升轉資格、品級、官制、貼黃等諸事。”
顧正臣了然,沿著青石板鋪成的道路走向司勛部。
司勛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
這一日,辦理官憑的人寥寥無幾,主事許石閑散地與典史王常閑聊,見有人來了,王常坐著開口“是辦理官憑的?”
顧正臣上前兩步,行禮道“正是。”
王常擺了擺手“拿出任免文書、堪合符契。”
顧正臣從懷中取出任免文書、堪合符契,交給王常。
王常展開看了看,起身行李“滕縣,顧正臣顧知縣是吧?失禮失禮。”
顧正臣回禮。
王常引著顧正臣到了另一個桌案,前后坐下,抽出一張黃紙,提起筆,自我介紹過后,嚴肅地說“顧知縣,王某需將你之出身寫入貼黃名冊,還請真實回答姓名、年籍、鄉貫、歷官……”
貼黃制度,也稱貼黃、押黃,唐代首創的公文改錯制度。
最初的貼黃,大致相當于后世的修正帶式便簽,畢竟古代也沒橡皮擦,亂涂亂畫不雅,錯了,索性再寫一份黃紙貼上去。
只不過隨著發展,貼黃到明代初期,已經演變為了一類公文制度。
因為官員人事升遷比較頻繁,升官需要貼,貶官也需要貼,平調還需要貼,所以貼黃很多時候見于文武檔案之中。
日后翻個檔案,何年何月,升遷降轉,續附轉貼,一目了然。
王常與顧正臣一問一答,寫黃很快結束,王常將黃紙個貼置籍冊之中,拿起來去找主事報請加印。
許石看過之后,又看向顧正臣,問了幾句,便點頭道“還請顧知縣稍后,只需郎中加印便辦理官憑。”
“多謝。”
顧正臣松了一口氣。
謝芳在一旁笑道“用不了多時,顧先生就成為真正的顧知縣了,稍后給制官憑時,會寫明到任日期,領取到任須知。顧先生不妨將到任日期填寫寬松一些,也好多留京數日。”
顧正臣輕松地問“這到任日期,還能由我選不成?”
謝芳看了看左右,見無人注意,便低聲說“顧先生有所不知,朝廷雖明確有赴任期限,然仍有不少官員居留金陵一二月者,你想想,這揭借財物,置辨衣裝,娶妻買妾,哪個不需要時間。當然,規定上來說,應在領了官憑之后半個月內啟程赴任。”
顧正臣看著謝芳,有幾分嚴肅地說“謝管家,你這是讓顧某違背朝廷律令法條啊,可敢對沐都督同知如此?”
謝芳心頭一驚,連忙說“我只是……”
“無妨,謝管家也是為了我好,畢竟有些法度并不嚴苛。”顧正臣打斷了謝芳的話,平和一笑“早晚需要赴任,早一日去,也好早一日了解民情。”
時間一點點過去。
顧正臣有些疑惑,不就是蓋個印,領個到任須知的當官說明書,至于這么長時間,難不成郎中消極怠工?
等了近半個時辰,顧正臣走向王常詢問“王典史,不知何時能辦出官憑?”
“呃?”
王常還以為顧正臣等人已走,不成想還待在此處,疑惑地說“奇了怪,郎中在啊,緣何還沒辦成,我去打探一下。”
不久之后,王常返回,面色不定地看向顧正臣,沒有解釋緣由,只是嘆道“趙郎中正在會客,還請靜候消息。”
顧正臣皺眉,會客,什么客人都會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