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親自將黃耆老、吳岫、陳經緯三人攙了起來,肅然道:“占城百姓的人心是那么火熱,朕自不會寒了他們的心。既然你們誠心歸順,那自此之后,占城便分為若干府,并入交趾行省,并設衛所保護當地百姓,派遣官員前往治理,你們看如何?”
黃耆老感激涕零。
吳岫、陳經緯也激動起來。
有大明皇帝發話,那咱們可就是大明人了,真正的大明百姓!
緊接著,朱元璋說道:“制蓬峨作為占城國王,死于陳元耀之手,實在令人難以釋懷。這樣吧,朕下一道旨意,在現占城王都內,設一座制蓬峨的雕像,再塑一個陳元耀的跪拜雕像,讓它永遠跪在制蓬峨的腳下。”
黃耆老三人有些驚訝。
這個舉動,絕對可以收攏無數占城百姓的人心,只是,這對大明似乎并沒多少好處,大明皇帝竟為了表示對制蓬峨的尊重,做到這一步!
湯和、開濟等人并不認可朱元璋的這個主意,可使臣在這里,總不能當面反駁。
朱元璋安撫了一番黃耆老三人之后,在奉天殿設宴款待,直至華燈初上,宴會才結束,會同館的官員將黃耆老、吳岫等人接去安置。
湯和、馮勝跟到了武英殿。
馮勝行禮之后,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南洋又多一片疆土,自從南洋大海,將完全聽命于朝廷,南洋貿易將會步入頂峰,西洋貿易也會一步步擴大,市舶司稅收也會水漲船高,國庫將會充盈……”
朱元璋看著說了一大串的馮勝,喝了口茶,言道:“占城歸順,對朝廷控制南洋至關重要。只是這份功勞,不是顧正臣與水師的。”
馮勝點頭。
湯和也為顧正臣感覺到委屈。
別看占城歸順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占城并入大明,那不是顧正臣的功勞,不是水師的功勞,而是民意使然,是民心向背的結果。
顧正臣與水師的功勞,只局限于殺了陳元耀及其叛軍,戡亂地方,僅此而已。
開疆拓土的功勞,不能說,也不可能拿出來論封賞。
否則,占城百姓的歸順算什么?
占城之所以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完全就是占城百姓集體決策,是占城百姓的自主選擇,與顧正臣、水師沒任何關系。
朱元璋看了一眼南洋輿圖,難掩笑意:“雖然顧正臣與水師不能擁有開疆拓土的功勞,不好給其與水師加封,那就在賞賜上用些心思吧,這一點,你們與兵部協商。”
湯和、馮勝都是精明人,從皇帝的話里可以聽出來,這一切都是顧正臣與水師運作的結果。
功勞不能明著給,但賞賜可以明著加。
馮勝并不介意,反正征南大軍的錢都是顧正臣弄來的,多給他與水師分一些也沒什么,只是問出了心中疑惑:“陛下,為何要給制蓬峨立雕像,這樣一來,那里的百姓豈不是永遠忘不了制蓬峨,永遠忘不了他們是占城國人的身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