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西方人研究中國歷史,是為了抹黑、篡改、否定中國歷史與文明,一些專家研究西方歷史,到了最后,竟是為了迎合、跪拜西方歷史與文明,拿著人家給的錢,干著數典忘祖的事。
這種人,一沒有骨氣,二沒有對華夏文明的準確認知。
西方的強大,事實上只限于自然科學發展的那幾百年,可當長江上的炮擊,一面白旗掛起之后,其強大可欺中國的時代便結束了。
論歷史,西方不行。
論文化底蘊,西方更不行。
站在大明看此時西方,顧正臣只看到了文藝復興的萌芽,以及背后的蠢蠢欲動,但還遠遠沒看到西方的強大與不可戰勝。
這是絕佳的機會!
要知道,西方曾無所不用其極想要打斷華夏復興,想要擊破華夏不斷上升的國運!這一次,顧正臣不介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在想什么?”
黃時雪的手在顧正臣眼前晃了晃。
顧正臣收回思緒,問道:“西方的商業如何?”
黃時雪回道:“怎么說,他們有些產業,但還比不上大明,絲綢、陶瓷、茶葉,這些都是西方商人熱衷的商品,若是你可以讓大明的商隊進入到地中海或是這紅海,我可以保證,所得利潤比在南洋高得多。只是——”
“只是什么?”
顧正臣問道。
黃時雪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只是西方的一些商人很是狡猾,或者說很是精明,他們不僅想要買到商品,還想買到商品背后的技術,比如陶瓷技藝。”
“我擔心大量商人進入西方,西方商人為了利益,可能會進入大明。這樣一來,他們可能會用一些法子拿到陶瓷技藝。陶瓷技藝是小道,可若是他們見到了蒸汽機船,想方設法拿到圖紙的話……”
顧正臣看著黃時雪,認真地說:“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許多商人只會在意自身利益,家國安危雖然與他們相關,可在日常的行為與思想中往往忽視,總覺得與自身關聯不大。
可黃時雪不一樣,她不僅想到了商業的競爭,技術外流,還想到了更深層次的海洋安全、大明安危。
僅憑這一點,黃時雪便超過了無數人。
黃時雪面帶紅潤,輕柔地說:“再了不起,也不能與你相提并論。對了,我總有一種感覺,即便大明商人不去西方,西方也會因為一本《馬克·波羅游記》,主動進入大海,并找尋到大明。”
“他們似乎認為大明是黃金遍地的地方,有無盡的財富,希望能找到這里。”
顧正臣哈哈大笑,邁步至輿圖面前:“找到這里說的可不恰當,他們是想要——找到大明,并掠奪大明的一切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