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能帶蒙古人悄無聲息地入關,換個時間,納哈出的大軍就可能直接出現在長城以內,直逼北平等地。
李文忠是個極負責的人,他走遍邊關竟沒發現問題,說明要么有人遮掩過,要么確實有些不為人知的隱蔽的通道。
要知道后世爬長城,基本上爬的是明長城。
而現在大明開國才十八年,所修筑的長城十分有限,比如山海關那一段長城現在就還沒影子。只不過因為山勢起伏,山林密布,許多地方并不適合走人,加上朝廷財力、人力有限,許多山隘并沒有納入邊防之內。
在這種情況下,孟福帶人走了一條難走的,不為人知的小路進入大明,也不是不可能。
真正令人疑惑的是,孟福是如何將一個或更多蒙古人帶到長江附近的,要知道關津之地,必有巡檢。
那么多巡檢如何都不可能全部做樣子,總歸有些線索才是,棘手就棘手在這里,人家進入了關內,還把人帶回來了,整個過程中沒人覺得有問題。
顧正臣見朱元璋停了下來,回道:“去北平,臣沒問題。只是最好有個掩護,以免打草驚蛇。”
朱元璋走至過道處,看了看里面的水爐,伸手將閥門打開,見水流了出來,便又關上閥門:“掩護好說,蒸汽機車試車成功之后,第一條鐵路也該勘探、規劃起來了,相應的準備也該做好,齊頭并進,北平那里也應該設一個格物學院。”
顧正臣了然,應下:“兩個月之后,臣北上。”
朱元璋頷首:“準了。”
顧正臣側身,讓出通道:“陛下,前往西洋的李存遠、黃時雪回來了,買下了一些西方貴族,臣有個粗略的構想……”
窗外,梅殷看著里面與朱元璋講述什么的顧正臣,感嘆不已:“還是先生,咱們誰敢與陛下如此暢談。”
這話沐春、徐允恭贊同,寧國也贊同。
這些人,沒有不畏怕朱元璋的,雖然在朱元璋面前說話也可以做到自然從容,可沒人能長篇大論,手舞足蹈的,多是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了話。
馬直將扳手掛到腰后的口袋里,對唐大帆道:“三次檢查完畢,這次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唐大帆看向車廂,不知道顧正臣與朱元璋說了些什么,感覺過了許久,兩人才從車廂里走出。
朱元璋看向沈勉,言道:“讓李存遠、黃時雪帶人過來吧。”
沈勉應聲。
很快,忐忑中等待的李存遠、黃時雪等人終于走入了工程機械學院的廠區內,梅里、伊麗莎白等人看著眼前的鐵軌與龐然大物,驚得連行禮都慢了。
朱元璋看向黃時雪,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這個女人,還真是個妖精體質,沒有一顰一笑,卻有風情萬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