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都司。
盛熙、朱煜、張玉、張敬等人注視著歸來的顧正臣。
馮勝抱拳,笑容滿面:“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慶賀下鎮國公死而復生,重回人間?”
盛熙附言:“應該,應該。”
顧正臣瞪了一眼盛熙,對馮勝道:“宋國公少在這揶揄人,但凡朝廷財政多一點,我也不至于弄出這出戲,誆騙百姓,欺瞞天下人。”
馮勝收斂笑意,帶著幾分敬佩:“你的死是一件大事,消失了這么久,沒有任何說法是不合適的,現在好了,佛道為你找到了說法,百姓相信的說法。”
“現在,佛道兩門拿到了如愿的聲望,鎮國公可以從暗處走出,朝廷拿到了一批銀錢補充軍需,百姓民心安定,軍士也是精神振奮,可謂一舉多得。換個人,可做不到這種結果。”
顧正臣嘆了口氣。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財政問題與時機問題。
打安南之前朝廷財政就有些不足,自己在商人那里賣了升龍城、清化城,發行了房地產券,這才彌補了征討所需。
戰事剛結束,自己回京,隨后出事。
這個時候朝廷手里是有些錢,但還不足以支撐北伐所需。
雖說在大明還不至于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但神機炮一響,那也是是尋常軍士半個月口糧,而且大軍出動,行軍,物資調動,哪一樣不需要錢糧,就算水師一批批運,燒的煤炭那也是需要錢的啊……
按照李文忠、馮勝等人的觀點,甚至包括朱元璋最初的設想,北伐至少要在三年之后,等朝廷財政充裕了,高產農作物再廣泛種植些,民生問題解決得更多一些,全軍衛所實現了初步的火器化之后,再去征服草原。
可顧正臣提出誘敵深入,將大明北伐轉變為元廷南征,這個誘惑是朱元璋不愿放棄的,畢竟這種機會一旦錯過,下次北伐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戰爭,有時候并不是說,一定是御敵于國門之外更為有利,需要區分情況。
畢竟大明步卒為主,騎兵為輔,運輸線一旦拉長,很容易出問題。
反之,短的運輸線可以保證后勤穩定,可以在一定區域內集中更多兵力,可以從容部署應對。
所謂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就是這個道理。
但不管戰爭用什么勢,什么形狀的水,打仗必然是需要花錢糧的,朝廷的錢不夠怎么辦,顧正臣又不能以“死人”身份召集商人怎么辦。
說到底,沒錢只能吃大戶。
顧正臣找到的大戶,就是佛、道。
貧僧不貧。
雖說宗泐、如玘不是出自少林,沒開企業,也沒弄幾把傘撐撐,可佛門的香火旺,牌坊在那掛著,送錢的大聰明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