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覆體,成了顧正臣復活中,除了佛道神通之外,最值得津津樂道的事。
于是,金陵百姓開始制作小小的大明旗,插在了自家門口,看著那小小的旗幟,眼神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凝聚六千萬百姓的信念,大明盛世就會到來。
這面旗,便是信念的盛裝之物,是托起盛世的力量!
武英殿。
朱元璋指著輿圖,對湯和道:“遼東都司要封鎖元軍退路,需要不少步卒配合,但直接從遼東都司調動,速度上有些跟不上,而且容易疲軍,水師應該頂上去,自山海關北上,與曹國公會合。”
湯和盯著輿圖,詢問道:“要不要派一支軍隊至遷安,雖說長興侯善守,但那兩座山并不適合防守,加上初期不能使用太多火器,損失必不會小。那里需要有支軍隊幫他們。”
朱元璋思慮了下,搖頭道:“既然耿炳文敢接,那他就能守得住,再說了,顧正臣不是還給他留了一千水師軍士作為后備。放心吧,耿炳文是一座山,元軍想移開他,不容易。”
“只要三屯營拿下得足夠快,遵化丟得快,元軍西進北平的路打開,他們大概不會過于執著東進。耿炳文只需要支撐七八日,壓力便會小很多。”
湯和擔心的就是這七八日。
朱元璋見湯和不放心,笑道:“那你看你吧,再安排三千人進駐遷安也可,算是有備無患。”
湯和這才安心。
鄧愈卻面色凝重,指著輿圖:“陛下,如此巨大的口袋陣,確實可以裝進去幾十萬騎兵,可如此一來,處處設防豈不是漏洞很多,只要元軍突破一處,鎮國公的口袋陣就破了。”
朱元璋很是自信,目光篤定:“這小子為了這一天,消失了將近一年,你們知道過去的十個月里,遠火局擴大了多少,知道多少火器運去北面了嗎?不知道吧,朕告訴你們……”
鄧愈甩著袖子回去了,沒睡好,準備睡個回籠覺。
擔心顧正臣,純屬是自找不舒服,還不如擔心下李文忠能不能封住元軍的退路,擔心徐達能不能帶人穿過瀚海……
坤寧宮。
馬皇后安排人張羅了一桌飯菜,對進來的朱元璋行禮,然后道:“一件事憋了快一年了,總算可以吐出去,舒坦了吧?”
朱元璋心情大好:“不得不說,顧小子是對的,元廷不管是魚還是狼,是魚給他魚餌,是狼給他肉,總會上鉤跑過來。妹子,你說朕以前怎么就沒想過這么好的主意,偏偏要勞師動眾遠征……”
馬皇后笑出聲來:“重八,洪武五年之前,元廷被徐達他們打成什么樣子了,搬家幾次,連應昌都待不住,元廷膽戰心驚,怕的就是咱們打過去,你用多少手段,他們也沒膽量大舉南下。”
“這也就是過去十多年,草原恢復了點力氣,還有十幾年前的一次勝仗打氣,又碰上了詭計多端的顧正臣,這才被騙得暈頭轉向,才有了今日南下的局。”
朱元璋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
當年王保保還在,嶺北之戰大勝一場之后,元軍還沒膽量大舉進犯,乘勝追擊,就是用手段,他們也很清楚事不可為,不會將大軍帶入關內。
而當時各地都有明軍駐扎,就是他們進來了也討不到多少好處。
一來二去,僵持了十余年,也只剩下了邊疆的小打小鬧。
現在想想,也就是元廷里面沒高人了,顧正臣的這番計劃才會如此順利,若是王保保還活著,估計會勸說買的里八剌不要南征吧?
顧正臣可以復活,是因為他壓根沒死,王保保可沒復活的可能。
元軍南下了,好事!
朱元璋端起酒杯,聞了聞酒香,抿了一口問:“妹子,這不是朕藏起來的陳釀,怎么今日拿出來了?”
馬皇后也倒了一杯酒,舉杯道:“百姓家都在慶賀,敲鑼打鼓地滿城跑,陛下又是高明,一下子讓百姓徹底接受了日月星辰紅旗,民心空前凝聚,如何能不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