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之戰場交手,麾下將領多遭難。
若是離開江淮,等他回來地盤還能有嗎?
“你是怕我使壞?”
李子通看了一眼沈法興,內心很是不悅。
像這種時候了,他怎么可能不顧全大局。
“我也無法去江陵之地。”
左才相看幾人爭執,也給出自己的答復。
他與孟讓的地盤都沿著通往江都的大運河,若是走了,那里的官兵直接抄他們老窩。
總不能為了救別人,而把自己給搭上吧?
輔公祏和杜伏威對視一眼,說來說去,還得他們去支援蕭銑?
“我來說句公道話,蕭銑手里有四十萬大軍,我們便作壁上觀,任憑他隋軍交戰。”
“待隋軍將其覆滅,走江淮入揚州之時,我們大可以攔截他們。”
與蕭銑相鄰的操師乞緩緩說道。
以逸待勞,總比主動出擊要好。
何況他們雖然人到了,但麾下兵馬未到。
正好可以趁這段時間,組建個幾十萬人馬來,把江淮一堵,楊廣又能如何?
“他的提議不錯。”
孟讓附和道。
其余名聲較小的反王,也紛紛同意了操師乞的說法。
“見機行事吧。”
杜伏威無奈之下,也只能選擇了這個辦法。
他本意是去支援蕭銑,可單憑他的兵馬根本不夠。
“那我等便回去集結兵馬了。”
左才相,操師乞,沈法興等人紛紛起身,火速離去。
一眾反王匯聚后不到半日,再次分別,向著自己的地盤而去。
他們之中麾下兵馬多者二十余萬,少者兩三萬。
若是全部集結起來,兵馬人數遠超蕭銑。
這也是他們為何敢商議決定,在江淮一地攔截楊廣的底氣。
“都是群烏合之眾。”
回去的路上,李子通不忘吐槽這些人幾句。
“岳丈可有打算?”
伍云召追隨在其身旁,詢問道。
“楊廣既然已經南巡,我們可派人去太原之地通知李淵聯合關隴,讓其迅速起兵。”
李子通對于天下大勢看的清楚,因為楊廣的科舉制改革,讓關隴士族極為記恨。
先前楊廣坐鎮東都,這些人不敢生有二心。
可如今不同了,楊廣離開東都南下。
只要他們集結好幾十萬兵馬與之對峙,就能給李淵充足的時間。
東都有失,楊廣首尾難顧,必然可解江淮之困。
“岳丈說的有理,小婿在南陽為官,有人與李淵相識,可派遣他去太原之地。”
提起楊廣,伍云召眼中滿是恨意。
曾經的他也是大隋的將官,可父親因為直言被楊廣殘殺于大殿。
就連他自己也自身難保,兒子托付給朱燦后便投奔了岳丈。
這么多年,他始終沒有忘記此仇。
楊廣膽敢南巡,江淮便是其葬身之地,定然讓其回不了東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