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你心中有氣,為父也不再多說。
只是你要記住,終有一日,為父會把世民從楊廣身旁要回來。”
李淵只字不提李世民斷了臂膀,與李家成仇的事。
他來的時候也命令人把好口風,誰敢亂說便殺了誰。
“女兒知道了。”
李秀寧對李淵的話半信半疑,她幫著李家,只當是還了柴家的恩情。
勸動女兒領兵,李淵松了一大口氣兒。
接下來他便等待羅藝的消息,若是能說動羅藝也反隋,將削弱隋朝在河北的統治力。
最終的是江淮那邊,希望一眾反王團結起來。
就算滅不了武信,也要將其給拖住,絕對不能讓其回到東都。
沒了楊廣坐鎮的東都,又沒有武信率兵防守,對于李元霸來說就是不堪一擊。
他已經命李元霸前去攻打河東郡,相信用不了多久便會傳回來好消息。
此時,駐守河東郡的是魚俱羅。
一把年紀的他,手持大刀站在戰場上,正在與李唐大軍對峙。
柴紹拍馬而出,拱手道:
“小子柴紹,見過魚老將軍。”
魚俱羅對柴紹的見禮視而不見,開口便說道:
“老夫知道你,曾經元德太子的千牛備身。
大好前途不要,反倒是與李家謀逆,可惜。”
“老將軍記性真是好。”柴紹笑了一聲,又說道:“興兵來討,實在是迫不得已。”
“若不是楊廣暴虐生民,惹的天下人群情激奮,國內又怎能起義不斷,欲要推翻大隋。”
魚俱羅擺擺手,不愿意在聽下去,直言道:
“你小子有話便直說即可,老夫不想聽你彎彎繞。
你們這些個年輕小輩,說起話來不爽快,全然不似武信。”
說起武信,魚俱羅頗有些想念。
也不知這小子怎么樣了,是否已經在江淮進行大戰。
可惜啊,他沒有一起追隨楊廣南下,否則也能趕上這場大戰。
柴紹被打斷,并不氣惱,隨后說道:
“老將軍教訓的是,如今楊廣被困江淮,分身乏術。
我李唐興義兵南下,欲要推翻暴隋,還天下百姓一個盛世。
懇請老將軍為了河東郡百姓免于戰亂,早早棄暗投明。”
魚俱羅聽后,大笑不已,遂說道:
“不必多言了,若要開戰,老夫等著便是。
這把新打的卷云鳳翅寶華刀尚未斬殺過敵首,你們誰來幫老夫祭刀啊?”
柴紹這小子說的真好聽,棄暗投明?
他若是真這么做了,已經能想象到武信那小子該如何譏諷他了。
何況,他本就沒有投降之意。
也不知道哪個王八羔子亂傳,說什么相表異人,目有重瞳,乃是帝王之相。
害的他被陛下猜忌,處處提防著。
可無論怎么說,他確實沒有帝王之心啊。
這次李唐來犯,便是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就算倒在了戰場上,他也要強行撐著一口氣,問一下楊廣。
陛下啊,老臣究竟有沒有反心,值不值得你重用?
這些話若是不問出來,他死了也不甘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