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利弗設面對眾人此起彼伏的質問之聲,依舊保持著鎮定自若的神態。
他不急不躁地緩緩抬起手,神色威嚴地說道:
“今日起,你們不能再稱呼我俟利弗設,如今再這般稱呼,便是對我的大不敬。
你們當稱呼我可汗,處羅可汗!”
言罷,處羅可汗的目光徑直看向阿史那咄苾。
在他心中,阿史那咄苾乃是這王庭之中唯一有資格與他爭奪汗位之人,其態度至關重要。
阿史那咄苾見狀,微微一頓。
隨后右手莊重地放于胸前,身體前傾,躬身行禮道:
“拜見處羅可汗!”
有了阿史那咄苾的帶頭,大帳內的其他人紛紛效仿,整齊劃一地躬身行禮,口中高呼:
“拜見處羅可汗!”
眾人這般恭敬順從的態度,讓處羅可汗心中極為受用,他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緊接著,他再次開口道:
“大隋之地物產豐富,廣袤無垠。
皆是沃野良田,所蘊含的財富與資源難以估量。
反觀我們東突厥,氣候惡劣,自然環境艱苦,生存條件遠不及大隋。
如今,本可汗之意,各部族即刻集結兵馬等候我的命令揮師南下。
奪取那片富饒之地,讓我東突厥子民過上富足的生活。”
處羅可汗命義成公主修書一封送往隋朝,實則是他的緩兵之計。
目的不過是為了暫時穩住隋朝的皇帝,使其放松警惕。
他意圖先讓隋朝方面陷入大意疏忽的狀態,而后再瞅準時機,率領東突厥的鐵騎一舉南下。
如狂風暴雨般徹底擊潰隋朝,實現東突厥的雄圖霸業。
聽聞處羅可汗這番雄心壯志的話語,在場的各部族首領們個個熱血沸騰,他們無不振臂高呼。
在他們眼中,隋朝所掌控的那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
猶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是他們夢寐以求、垂涎欲滴的目標。
如今,終于盼來了這夢寐以求的揮軍南下的絕佳機會,怎能不令他們欣喜若狂、激動萬分?
然而,與眾人的狂歡雀躍截然不同,阿史那咄苾卻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他敏銳地察覺到,這看似美好的“機遇”背后。
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災禍恐怕即將如洶涌的潮水般臨頭。
大隋當真就是他們能夠隨意攻打的嗎?
大隋雖陷入內亂,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底蘊與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況且中原之地形勢復雜,遠非他們漠北那般單純。
若是東突厥一直偏安于漠北活動,憑借著自身的游牧優勢,或許還能夠逐步發展壯大,休養生息。
可一旦貿然踏入中原之地,與隋朝展開正面交鋒。
他們極有可能會陷入重重困境,最終迎來滅頂之災。
“阿史那咄苾,你也莫要閑著,趕緊去著手準備一番吧。
此次南下的重大行動,我決定帶上你一同出征。”
處羅可汗的眼神中隱隱透露出一絲疑慮與警惕。
他著實擔心這個與自己政見有分歧的兄弟,會在后方暗中生事,制造麻煩與變數。
為了以防萬一,確保萬無一失,他認為唯有將對方帶在身邊。
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能讓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