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奉命前去查探的士卒匆匆返回,腳步踉蹌,神色慌張,聲音顫抖地說道:
“報……不曾見到一個活口!”
“禍事了!”
拓跋承弼聽聞此言,不禁喃喃自語,眼神中滿是震驚與憂慮。
這高土關可是咽喉要地,平日里駐守著眾多士卒,如今竟被殺得干干凈凈,一個不留,這等慘狀實在令人膽寒。
更為蹊蹺的是,那人屠戮了關內的士卒,卻并未順勢占住關口,究竟是何用意?
是單純為了報復黨項人嗎?
可細細想來,他們近期并未與什么勢力結下深仇大恨,行事也算謹小慎微,怎么會突然遭此橫禍?
不,不對!
拓跋承弼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猛然想起,他們確實是得罪人了。
而且還是得罪了一個強盛無比的大國——隋朝。
一想到這兒,他的心頭不禁一緊,暗自思忖。
該不會隋朝的報復來得如此之快吧?
可這也太不合常理了,若真是隋朝人所為,怎么連個蹤影都尋不見?
想要拿下此等險要關口,少說也得動用數千兵力,行軍作戰,動靜必定不小。
倘若真有數千隋朝人在此活動,消息不可能傳不出去!
這一切仿佛一團迷霧,籠罩在他心頭,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守將府邸……那里有線索!”
就在眾人滿心狐疑、議論紛紛之際,又一名士卒匆匆跑回,神色慌張地前來稟報。
拓跋承弼聽聞,目光一凜,二話不說,抬腿便朝著守將府邸的方向疾步趕了過去。
來到府邸,拓跋承弼抬眼望去,只見府邸的墻壁之上,殷紅刺目,赫然被人用鮮血寫下了一行行大字。
那血漬已經干涸,血液順著墻壁緩緩淌下,仿若一條條蜿蜒的血蛇,讓人毛骨悚然。
“傷我大隋一卒,黨項國君跪拜于東都,附上降書。”
“殺我大隋一卒,當以萬人為其陪葬!”
“殺我大隋一將,當以國為其陪葬!”
最下方,落款處幾個大字更是醒目——“大隋靠山王,武信!”。
拓跋承弼命人解讀文字后,只覺后背發涼,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懼。
這靠山王的名號落到了武信頭上,此事著實令他有些費解。
不過,武信這個名字,他可是如雷貫耳。
遙想當年隋朝揮師攻打吐谷渾之際,黨項部落與之相鄰,有幸近距離目睹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事。
彼時的武信,簡直如同戰神下凡,逆天而行,僅率幾千兵力,便如同一把銳利的匕首,直直插入吐谷渾的腹地,將其攪得天翻地覆。
戰場上,武信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殺了吐谷渾關鍵人物——慕容伏允。
慕容伏允在吐谷渾國內位高權重,是支撐起整個國家的頂梁柱。
他一死,吐谷渾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內部人心惶惶,各方勢力相互傾軋,原本看似穩固的國家架構瞬間土崩瓦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