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軍方面還是決定支持本土的決議,將一部分軍隊,包括第一師團,第三師團等甲種部隊派往東南亞參與南進計劃。
這一次日本人設計的南進計劃需要在艦隊向美國發動襲擊之后以最快速度攻占英屬殖民地。
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美國人防守的菲律賓等地區。
而在日本人緊鑼密鼓的策劃南進戰略的時候,英國跟美國也在私下達成了同盟協議。
雙方約定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為主力在太平洋地區遏制日軍南進計劃。
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則做好一旦開戰就以最快速度趕往亞洲的預備計劃。
此時,美國方面的確收到了來自華夏的一些絕密情報,對方一再提醒美國人,日本人可能會穿越三千五百海里的太平洋,直接對美國艦隊下手。
但這個情報經過他們情報機構的幾次評估,認為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處于亞洲的情報組織并沒有收到日本海軍集結部隊的命令。
所以,他們一致認為是山城那邊故意用一些夸大其詞的情報向美國人要求武器以及財政援助。
時間來到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號。
日本聯合艦隊從千葉群島單關灣出發,這一次跟歷史上有了一些小差別。
山本五十六將全部海軍力量全都投入攻擊太平洋艦隊之中。
除了現役的所有航母,為了保證這次計劃能夠順利,日本還帶上了五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
此外還有十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以及五艘運輸船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而且,因為有了巨量的石油作為底牌,這一次他們出動的艦載機足足有五百七十二架。
比起原先預定的計劃要多了兩百多架。
十一月二十六號清晨,在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閣下的命令中,這支龐大的艦隊奉命駛入太平洋波濤洶涌的海水之中。
作戰目標就是遠在三千多海里之外的太平洋艦隊補給基地,珍珠港。
在海軍出發后不久,陸軍軍部同樣下達了部隊集結命令。
原本部署在華夏境內以及本土剛剛從預備役上集合而成的日軍飛行集團第一,第三,第四飛行團隊奉命南下。
他們啟用了布置在東南亞的空軍基地,只要接到珍珠港傳來勝利的消息。
這些航空兵就會對港島,新加坡,馬來半島,菲律賓以及緬甸等英美殖民地進行轟炸。
緊接著,四十萬南方軍就會以最快速度分別向東南亞地區發動襲擊。
所有計劃經過本土參謀本部跟作戰指揮室推演,日本人對此抱有極大的信心。
時間來到十天之后,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七日,星期天。
聯合艦隊在距離珍珠港兩百三十海里位置停下。
聯合艦隊司令官南云中將在艦橋上向五百多名飛行員下達轟炸珍珠港的命令。
伴隨著巨大的“天皇陛下萬歲”的聲音,一眾轟炸機,魚雷機以及艦載機的飛行員分別進入機艙。
無數飛機瞬間從甲板上逆風起飛,目標直指兩百海里外的珍珠港...
還有一張明天早上起來寫,照例求點催更,評論以及小禮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