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人的校場之上此時卻是鴉雀無聲,沒有人敢相信自家引以為傲的蹴鞠居然會敗在遼人腳下。直過了一陣后,大家方才慢慢接受這一難堪的事實,所有人臉上都現出了失落、頹喪、茫然的表情來。
哪怕是對家國之情不那么在意的雅兒,看到這一結果后小臉也顯得有些沉重,嚴肅而又擔心地看著球場上那些個早已氣力耗盡而跪倒在地的大宋隊員,張了下嘴卻又不知該說些什么才好。
現場這許多宋人中,唯一臉色不那么難看的,似乎就只有孫途一人了。因為他早在蹴鞠賽開始后不久便看出了其中有些蹊蹺,此時更是在看了看球場上的雙方球員后,若有所思地把目光落到了耶律箭的身上:“耶律兄果然好手段,居然把兵法用到了蹴鞠賽場上了。”
耶律箭并沒有否認,只是嘿地一笑:“既然沒有必勝的把握,自然得要用些非常手段了。”
聽他這么說來,孫途就知道自己的判斷果然不錯。今日這場比賽遼人一開始就在有意地保留體力,所以才會在前兩節中顯得極其被動,甚至被拉開了大比分。可是等到了最后一節,當宋人隊員已經把體能消耗殆盡時,遼人才把真正的實力給展現了出來,并憑借著本就要強過宋人許多的體能儲備而一舉反超,取得最終的勝利。
不過這并不違規,宋人根本就找不出任何理由來為自己辯解。哪怕再是不情愿,此時趙佶也只能按之前宣布的那樣,將自己視若珍寶的九龍玉杯送給擺出一副趾高氣揚模樣的遼人隊長了。
“既然是遼使隊伍取得了這場蹴鞠賽的勝利,朕這只杯子就贈與你們。還望我宋遼兩國的友誼能如這只杯子般堅固長存。”說著套話,趙佶便把杯子交給了身邊的內侍,由其捧著送到已經走上前來的遼人隊長,那個最后一錘定音的球員手上。
在雙手接杯后,這個叫蕭失忽的契丹人突然就將此杯高高地舉過頭頂,然后大聲說道:“我就說了,此戰我大遼必勝!或許論心思機巧我大遼不是宋國對手,但要比身手,就是再多的宋人也不可能是我大遼的對手,哪怕你們會在背地里尋找所謂的同盟,哪怕是你們最擅長的運動,也一樣會敗在我們大遼手下!”
這話讓本來就頗為興奮的一眾遼人隊員呼地高舉起手來,然后用右手猛錘自己的胸口,高喝著:“大遼必勝!大遼威武!”雄渾的吼聲立時就在校場上空回蕩開來,大有氣吞山河的氣概。
雖然這些遼人說的是自家的契丹話,但在場這許多宋人里還是有許多人能明白他們話中之意的,經他們一翻譯,幾乎所有人的臉色又黑了三分,尤其是天子趙佶更是氣得龍體微顫,可一時間卻又不知該如何反駁才好。
不光是他,就是朝中那些往日里以能言善辯著稱的文官們,此時也一個個成了鋸嘴葫蘆,悶不做聲。因為失敗的事實就在眼前,他們確實沒法兒做出反駁來。要知道這次大宋派出的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禁軍中最厲害的蹴鞠高手了,連他們都敗在遼人腳下,還能找出什么借口來呢?
孫途也很快就知道了那蕭失忽說的是些什么,在略感不滿的同時,心中陡然就是一動,這不正是自己擺脫眼下困局的絕好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