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遼人隊伍方面迅速就提出了疑議:“你們這是何意?難道堂堂大宋連十二名善于蹴鞠者都找不出來了嗎?”
當負責此番比賽的禮部官員把問題拋給孫途他們時,作為隊長的他卻是一笑:“當然不是。不過既然我們是主,這場比賽又是我們提出再戰的,我們自該有所表示。所以今日這場比賽我方只上八人,至于遼國方面,無論你們上十二人還是其他人數都悉聽尊便。”話里的意思卻是要以寡敵眾了。
這話頓時惹得遼人上下一陣不滿,作為隊長的蕭失忽立刻就叫了起來:“宋人可不要太自以為是了,既然你們上八人,我大遼絕不會占你們便宜,我們也……”正當他打算說出也只上八名球員時,卻聽看臺上傳來了一個聲音:“慢著。”竟是陳襄南突然開口了。
在打斷了蕭失忽的話頭后,他才似笑非笑地說道:“既然你們自動減人,那就有因此敗北的覺悟。蹴鞠與沙場對決沒有任何的區別,總有兵力上的多寡,我們依然上十二人!”
此言一出不光是蕭失忽,就連許多宋人都露出了驚訝的反應來,這還是遼國一貫以來的強硬表現嗎?他們一直都標榜自家武力出眾,對上文弱的宋人哪怕我寡敵眾都有必勝的信念,怎么今日卻縮頭了?難道是因為做主的是一個漢人,所以膽子比尋常契丹人要小嗎?
他們可不知道真正做出這一決定的乃是個地地道道的契丹人,耶律箭。而此時他正用慎重的目光看著孫途及其隊伍里的每一個人,心里暗自做著盤算:“他既然敢接下如此重任,就說明一定有奇策,我絕不能掉以輕心。他想用減少我隊人手來打破我們的配合,我就不能如他所愿!”
就跟感受到了來自耶律箭的目光般,站在場邊的孫途突然就抬眼回望過去,遙遙地與耶律箭對視了一眼,隨后嘴角一勾,露出了一絲莫名的笑意來。
既然遼國大使都發了話了,蕭失忽縱然有所不滿也只能接受,當下就開始叮囑手下的隊員:“這一戰我們占據了極大的優勢,所以一定要大勝,如此才不墮我大遼威風!比賽開始,就讓他們知道我們有多厲害,我們比他們所知道的更強!”
“嗷……”這些遼國球員大聲呼喝起來,看著就跟他們所崇拜的狼圖騰似的,此時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精氣神可比五天前更盛了。
一段小插曲后,終于時辰已到,隨著一陣鼓聲驟然停歇,兩隊人便已紛紛上場,各自站在中線附近等待著開球。
(本章未完,請翻頁)
隨著鑼聲響起,蹴鞠高高被人拋起,幾乎所有遼人隊員都擺開了即將沖鋒的架勢,只等球落地的瞬間就上去搶攻。在人數已經大占優勢的情況下,他們自然不甘心再如前次那樣一開始就陷入到被動了。
在百姓們的歡呼和鼓噪聲里,圓球啪地落地,十二名遼人就如十二頭捕捉獵物的獵豹般敏捷而又快速地沖了過去,他們要先聲奪人,更早地搶到那只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