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高俅的那點心思趙佶也是能夠明白的,他又不蠢,怎會不知高俅因為和童貫之間的紛爭而處處在為難由后者一手提拔起來的孫途呢?他只是不想深究罷了。但既然孫途率軍真立下了大功勞,趙佶作為一國之君就不能再不作表示了,也算是對高俅等人稍作敲打吧。
高俅立刻明白了皇帝用意,也不敢再多說什么,默默退了回去。而被點到名的戶部尚書和轉運司的正使卻帶著苦笑出來了:“陛下恕罪,我戶部如今存錢存糧都已不足,又得防著可能出現的天災,所以……怕是拿不出太多錢糧賞賜前方將士啊。”
“嗯?怎會如此?”趙佶皺起了眉頭來,有些不滿地問道。戶部,即國庫的錢糧財富他平日里還真不怎么過問,想不到卻是這樣的情況。
“稟陛下,實在是因為這一年來朝廷正忙著把錢糧送往北邊,有多余的也去了那邊,所以……”
面對這一含糊的說法,趙佶終于醒悟過來。
為何方臘之亂憑著一群農民泥腿子竟能搞得這么大,還持續了兩三年時間?這可不是因為反軍真有多厲害,又或是宋朝官軍真弱到了連一幫揭竿而起的百姓都鎮壓不了了,關鍵只在于大宋此時只把多半精力都投放到了北邊,為接下來奪回燕云十六州,擊敗遼國做著準備。
大宋最精銳的軍隊,最好的將領,此時都在北邊,這才導致江南守備極度虛弱,并且反應極慢,直到方臘膨脹到公然稱帝,朝廷才動大軍欲剿滅于他。
在另一個時空里,當方臘反軍的勢力真個到了尾大不掉,有威脅朝廷向北策略時,童貫終于親自出馬,并在短短時日里就如秋風掃落葉般平定這場叛亂。
如今有孫途帶山東軍出現在江南,童貫及西軍北軍就再無必要趕往江南平亂,但在軍餉糧草等等的調度上,卻明顯存在了問題。
面對兩處財政衙門的官員都直說自己拿不出太多錢財來,趙佶也感到一陣頭疼。雖然江南平亂很重要,但北邊戰事卻更是重中之重,萬不能因小失大在糧食供給上出了差錯。當然,他自己的內庫其實一向豐足,但皇帝卻連想都沒這么想過,他不向國庫伸手已經很難得了,再想讓他自己補貼前方將士,簡直就是做夢!
當朝堂上突然有些詭異的沉默下來后,一直如泥塑木雕般站在那兒的蔡京終于緩緩地走了出來:“陛下,老臣倒有一法可解難題,并不需朝廷多費錢糧。”為什么他能多年來深得趙佶寵信,宰相之位穩如泰山,大權獨攬無人能撼動?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因為他蔡京確實能在關鍵時刻為天子分憂解難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