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實上,除了少數位高權重的官員家里有奴仆會為他們準備下早飯外,其他官員還真就少不了民間的早飯。而更讓孫途感到難以置信更在后頭,在隨著人流來到皇宮跟前時,他又看到了驚人的一幕,就在皇宮前不遠的街道兩邊,居然也都支著無數的早飯攤子,無數穿著朱紫青綠官服的官員們就這么和普通人逛市場似的在那里挑選購買著合自己心意的早餐,既有隨手拿了面點大口吃著的,也有端然坐下,就在小小的桌子邊吃起餛飩等湯食的,當真是熱鬧得很,只是看著實在不像是朝會前,皇宮前該有的樣子啊。
你能想象幾百年后北京的紫禁城前那些大人們就地購買早餐享用的場面嗎?你又能想象在某代表-大會尚未開始時,在某大會堂前不斷有人咬著燒餅,喝著豆汁的樣子嗎?而這一切,居然就這么活生生的展現在了孫途眼前,讓他再次感受到了大宋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的寬松氛圍。與這等驚人的見聞相比,那大批只能徒步趕來參加朝會,而且其中有許多還穿著朱紫官袍的官員的情況就完全不值得孫途再感到驚訝了。
大宋或許足夠富庶,官員的俸祿更是遠超后世明清兩朝,但真論排場,此時的一般官員還真比不了后世的后輩們。尤其是進入辮子朝后,哪個官員要是外出不坐轎騎馬,被人看到了都得被參上一本呢,更別提像這樣隆重的朝會時候了。
不過這樣輕松的氛圍也就到此為止,當天色漸漸亮起,太陽從東邊云層底下探出來時,宮里鐘鼓聲也隨之而起,百官趕緊把手上的早飯迅速消滅掉,這才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宮門前,靜靜等候。
在此期間,所有人都束手直立,不但未聞半聲咳嗽,甚至連站立的姿勢都是極其端正,不敢有絲毫懈怠。而這一切,皆在于一旁有御史臺的官員盯著,他們可是最會挑錯之人,只要有官員在此期間有任何的差錯,便會直接上疏彈劾,到時罰俸之類的處罰可就要降臨到倒霉蛋的頭上了。
孫途雖說今日是第一遭參加朝會,但本就有所準備的他倒也不會真鬧出什么差錯來。尤其是他還多年從軍,早就養成了站如松,坐如鐘的習慣,這點隨隊靜候的本事當然是自帶的。
就這么等候片刻,宮門終于開啟,然后群臣才按文武兩班,踏著整齊而又威嚴的步伐緩步進入皇宮。他們去往的并不是皇宮正殿大慶殿,而是西側的文德殿,前者只有在正旦冬至這樣的大朝會上才會啟用,光是在經過那邊的廣場時,掃上一眼,孫途就知道那里足能容下數千臣子,今日參與朝會的只有四百來人,數量是明顯偏少的。
過大慶殿廣場,穿過一道橫門,再往前便是文德門,穿過這道宮門,后方則是兩條百步長廊,直通文德殿,而百官也在此時,分文武左右停在了這跟前的兩道閣門之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