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名為關塞,其形制卻與一座小城沒有太大區別,只是關墻要比等閑府城都要更高更厚,同時內里所住也都是以邊軍將士為主罷了。尤其是在前些時日為策萬全而把逗留在此的民夫百姓全都安排在南門外后,這關內就更少見尋常百姓的蹤影了。
如今,關內將士除了有職責在身需要值守關墻者,其他人全已聞風而動,跑上街頭來一看事態發展,實在是今日這事太過罕見,甚至是聽都難叫人聽說啊。
就在個把時辰前,一路數萬人的官軍突然從北邊入關,雖然這些軍卒看著都是一副大戰后的疲憊樣兒,但他們身上所透出的殺伐之氣,還是把這些守關的將士都給鎮住了。尤其是當有人認出其中赫然有才離開雁門關幾日的越侯孫途,及其部下兵馬時,大家更是迅速明白了他們回來是為的什么了。
果然,當守備將軍田伯元急匆匆下來見禮說話時,那邊二話不說就把他給拿下了。然后就是一番不知具體內情的問答,雖然最后田將軍并未被綁起來定罪,但只看其一臉失魂落魄的模樣,就知道他已被孫途徹底壓制住,再不敢有半點反抗之心。
這一點大家其實也能理解,因為之前那事無論田將軍還是杜監軍都做得太不地道了。明明都約定了會發兵救援的,可真事到臨頭了他們居然又拿出理由按兵不動了。只看那些回來的將士身上的血和傷,大家都能想到他們遭遇了多么可怕的一戰。
公道自在人心,哪怕這些軍卒人微言輕,私下里對自家將軍的所作所為也是頗看不起的。只是他們畢竟是下屬,所以終究只是敢怒不敢言。而現在,人正主帶了更多兵馬回來算賬,這意味著什么,自然就很清楚了。
而大家更感興趣的還在于越侯會如何處置相關之人上。要知道,這事的真正主謀還是那杜監軍啊,當時之事還是有不少人看著并傳出去的,要不是他極力反對,以權相壓,田將軍早就帶人出關援救了。
孫途這邊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好奇,果然在和田將軍一番問答后,便帶了人直奔杜監軍的住處。而且一到那兒,就把守在其門前的幾個護衛全給打倒拿下了,然后更是破門而入,將那位的官威身份視若等閑。當這門前的一切事情再度擴散出去時,大家更是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大感興趣,也就呼朋引伴地叫來了關中許多人,幾乎把這條杜監軍門前的,還算寬闊的街道都給堵了個水泄不通。
不一會兒工夫,更叫人驚嘆的一幕出現了——以往高高在上的杜監軍竟滿臉是血,渾身是塵土,以一個極其狼狽的模樣被人推拉著走出家門。而當其因為被五花大綁而無法高抬腿,過自家高高的門檻時有些緩慢時,還被人從后狠狠推了一把,這讓他頓時就以一個惡狗搶屎的姿勢栽倒在地,當真是把臉都給丟了個干干凈凈。
當這一幕活生生呈現在眾將士面前時,兵卒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更是發出了陣陣哄笑和吶喊。他們本就對這個頤指氣使自以為是的文官多有不滿,如今終于見他出丑吃苦,皆都有種大仇得報的暢快感。反正現在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笑,法不責眾,他們也不怕事后會被追究。
而那些軍中文官和書吏們,此刻卻個個面色發白,有種感同身受,兔死狐悲的感覺。他們是真沒想到,像杜監軍這樣的大人物,居然也會落到這般田地。可是當他們的目光落到后方那宛若一把出鞘利刀的年輕人時,卻又個個噤若寒蟬,無一人敢上前說話救援的。對這些人來說明哲保身才是最聰明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