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太師,此事縱然有所不妥,但終究無傷大局,還請莫要因之大動肝火,反而傷了自己的身子。”
聽著這些勸慰聲,蔡京的眼中更有陰翳透出:“怎么,你們是真不明白個中關鍵嗎?老夫才剛打定主意要先壓住此事,再找機會除掉此獠,以安我大宋社稷,他就突然來此一招,這分明就是沖老夫,沖我們所有人而來啊。”
眾官員作為蔡京親信自然知道這段時日他在朝中到底做了些什么了——其實早在數日前,相關捷報已傳到京師。可蔡京卻硬是憑借著自己強大的影響力把此事給徹底壓了下去,無論兵部、樞密院還是其他各衙門,幾乎無一人敢向外透露北方有此一勝。而他為的,就是趁此消息尚未被天下人所知前,找出孫途的各項過錯,直接把他拿下!
其實孫途的罪過都不用找的,全在明面上擺著呢。殺高俅,軟禁童貫,搶奪兵權……無論哪一件,都夠定他一個圖謀不軌,滅其滿門的。而蔡京所以一直隱忍不發,就是擔心會影響到北邊局勢啊。
而現在,終于北邊伐遼有了確切消息,雖然孫途真就創下了百年未有之大勝,但對蔡京來說,這依然不算問題。因為他完全可以向天下人解釋,此戰真正的主帥是童貫,是朝廷和陛下的用人有方,而把孫途等人的功勞給遮掩下來,再羅列其罪行,順勢便可把這個一直與自己為敵的家伙給拿下了。
他孫途縱然立再多的功勞又如何?他還不是一個地位不高的武將,當身為當朝宰相,權勢熏天的蔡太師要抹其功勞,定其死罪時,他一個武將還能翻了天不成?
本以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可結果孫途卻來了這么一招。如此一來,蔡京的全盤計劃就徹底被毀了,那趕往天下各路州府的露布飛捷將讓他再難否定孫途的功勞,也讓他不能再瞞著皇宮里的天子了。
這一回,蔡京所以憤怒,其實更多在于恐懼,恐懼于一切已脫離了自己的掌握,恐懼于孫途居然會先一步猜到自己的行為,并一早就做好了反制的準備。如果真是這樣,那接下來的麻煩只會更大啊。
可即便如此,蔡京依舊不會改變既定方針,孫途越是如此,就越是威脅,必須將其鏟除!在這一刻,他已做出了最后的決定,盡快已問罪之名義把孫途調回京城,調離那些隨他征戰多年的部下兵馬,然后在其回到東京的第一時間將之拿下,處死!
此人威脅太大,已不能留!哪怕會引來再多的爭端也在所不惜,因為蔡京已經感覺到了此人對自己,乃至于整個大宋的可怕威脅。
縱然立下蓋世之功又如何?在朝中權臣的眼中,他孫途終究只是個能隨意處死的卑微武將罷了!
(本卷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