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咱們為何非要舍近求遠,從這邊入皇城?”在往東華門前進時,孫途邊上的武松頗感疑惑地問了一句,這也是后方諸多將士心中的疑問。因為照道理來說,他們一路從北邊殺入東京城,此時最順道的當然就是直撲皇城北門,而不是特意繞遠,來這東華門了。
孫途嘴角微翹,看了眼同樣緊緊跟隨在自己身側的童沐,示意由他來作出解釋。后者果然明白他的用意,笑了下道:“諸位兄弟顯然對我朝前事所知不多,這卻是有一樁故事了。
“卻說仁宗朝時,樞密副使正是當時的名將,為朝廷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狄青狄武襄。可哪怕他為朝廷立下過諸多功勞,卻依舊被皇帝猜忌,被文官打壓,以至于隨他東征西討的心腹部下都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給誣陷入罪,性命不保。
“眼見如此,哪怕是低調穩重如狄武襄,也只能出手救人,前往求見天子,向這些老部下求情。可結果,卻被朝臣公然反對。猶記得當時狄武襄曾有言道,那些被入罪的將士皆是功臣好男兒,豈能如此冤殺。然后那時的宰執韓琦便開了口,你們道他說的是什么?”
“卻是什么?”一眾聽清童沐說話的將士感同身受下頓時有些憤怒起來。其實當時的情況和之前在幽州,自家將軍被朝廷責以七項重罪是何等的相似啊,都是有大功于朝廷,結果卻被那些文官輕描淡寫的一句莫須有就要定罪!
童沐冷聲道:“當時韓琦說的是,在我大宋朝,只有能從這東華門入宮者才是好男兒,而那些多年廝殺的兵將根本算不得什么好男兒!”見眾人有些疑惑不解,他又貼心地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所謂從東華門入宮者,指的正是那些考中科舉的進士人等,因為每逢科舉取士之后,進士們皆由此東華門而入。”
這一回,眾將士終于是徹底明白了韓琦話中對武將的不屑與貶低了,原來在其看來,那些為國廝殺,拼盡一切的忠誠將士連好男兒都算不上,所以縱然被冤殺了也不值一提。
只片刻后,陣陣喝罵聲已從各處響起:“孫將軍,什么狗屁文官,從今而后,我們再不受他們的約束!今日咱們就要從東華門進去!”
“走,去東華門,好叫天下人都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好男兒!”
伴隨著聲聲怒吼,這支上萬人的隊伍已在天黑之前來到了那金碧輝煌,高約五丈,氣派非凡的宮門前。不過率先進入眾人眼簾的卻不是這座宮門,而是其跟前凝立阻路的數以百計的一眾官員,其中以朱紫色官袍的上品官員為主,雜以青綠袍服的下品官員,這些人全都筆直挺立,完全沒有一點畏懼大軍壓上的意思,看到孫途他們到來,其中一些人更是邁前一步,高聲喝道:“宮門重地,誰敢放肆!”
他們所散發出來的無畏之氣,還真就嚇住了最前方的那些兵卒,讓將士們前進的腳步為之一頓,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讓隊伍中間的孫途眉頭一皺。不過倒也不算太意外,偌大的朝廷,總會有些自以為是忠臣的家伙在此動蕩的時候站出來做一些自認為是扶保江山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