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關興看清之后簡雍才合上蓋子遞到關興面前,關興不著痕跡的收到桌下笑道:“這怎么好意思呢?”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收了人家的禮物就得替人辦事。
關興思索片刻說道:“如果我是扶南國君,我說的是如果啊……”
正題來了,簡雍簡桓父子立刻做洗耳恭聽狀。
關興繼續道:“如果我是扶南國君,到了扶南肯定要先保證生存,扶南畢竟是異國,就算國王范師蔓及其麾下的王公大臣都已被俘押來江陵,但這些大臣背后的扶南士族并未被滅,他們肯定不會讓你安穩坐穩國君之位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手段了,先拉攏一批愿意投靠你的,再小心安撫那些愿意保持中立的,再嚴厲打擊那些鐵了心跟你對著干的,借此先開辟出一片根據地在扶南扎下根來。”
“其次就是發展壯大了,想要發展壯大必須重視農耕,民以食為天得先讓大伙吃飽飯不是,但這也簡單,扶南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境內河流眾多雨水充足,更重要的是氣候適宜糧食一年三熟,再配上大漢的新式農具,只要不跟當地土著一樣在草地里種糧食基本餓不死。”
“解決完溫飽之后就要努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了,比如扶南的氣候適合種甘蔗,扶南的森林里有數百上千年的名貴木料,還有象牙玉石,胡椒香料,還有一切等著你去發現的東西,將這些東西做成商品再運到大漢變成錢財,國家自然會逐漸富庶起來。”
“國家問題大多數時候都是經濟問題,只要經濟富庶,很多矛盾都是可以被掩蓋的。”
“但種出糧食生產出商品容易,想將糧食及其他商品運到大漢乃至貴霜換成錢財卻不容易,需要運輸渠道,若我是國君,肯定會設法修路,在十萬大山中開辟一條通往交州的官道,同時在海邊建立港口,在海上也開辟一條航道,兩條腿走路嘛。”
“墾荒經商,種糧換錢都是維持生存的必要手段,有錢之后就得考慮其他事情,努力讓當地土著歸心,徹底解決境內的叛亂和治安隱患了,而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做到文化統一,讓扶南各部土著對你這位國君產生認同,將你當成真正的自己人,而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他們對你產生文化認同,說通俗點就是洗腦。”
“如果我是國君,在賺到錢財解決經濟危機之后肯定會建立小學,將六七歲的適齡兒童收進學校統一教育,教他們《論語》《孟子》,教他們大漢的所有書籍,這樣等他們長大后腦子里自然就會形成一套與漢人相同的價值體系,如此就算改造完成了。”
“總之只要有錢就建小學,爭取將小學建到每座縣城,將國內適齡兒童全部囊括其中,等時機成熟還可以給他們頒發戶版(又稱名數或名籍,相當于戶口本),上面標注漢族,擁有漢族戶版的土著可以享受教育醫療等各種福利,沒有漢族戶版的土著讓他們滾一邊玩去,這樣不但可以形成區分和對立,還可以讓土著以擁有戶版為榮,努力獲得大漢戶版,等到那個時候,你在扶南便算是徹底站穩腳跟,成為萬民歸心的扶南國君了。”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建議,具體怎么做還得看宮圖兄你。”
簡雍跟簡桓對視一眼,忍不住激動笑道:“聽安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你這么一說老夫的思路就清晰多了,但說的還是有點不全面,你能否幫老夫寫份具體的執行方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