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當家的,來人是從大陸清國過來的江湖好漢,也是犯了事逃過來的。”小頭目回應道。
“哦,那就隨便安排一下吧?”這大當家的說道。這種來拜山投靠的人經常都有,只要盤問清楚,一般都會收下,不過這些事對管理著幾千號土匪的大當家來說,是很難親自接見的。
“回大當家的,來人抬著幾筐禮來的。”小頭目又說道。
“呵呵,還是個有孝心的主啊,東西讓四當家的收了,人就安排到伙房去打雜吧。”
大當家的雖然對這種拜山送禮的不反感,但也認為動不動就抬禮物鋪橋搭路的貨色也不是什么真英雄,所以就發配到伙房打雜。要是韋曉寶了解了大當家的意思,那還不郁悶死了算了。
小頭目領命后,回到寨前讓嘍啰們打開寨門放韋曉寶一行進來后問道:“你們叫什么名字?”
“韋曉寶。”
“韋雙兒。”雙兒由于是奴婢,從小就沒有姓氏,嫁給韋曉寶做了七夫人后,就從了夫姓。
“張三才”
“馬富貴”
“…………”
其余十名保安也紛紛報了名。
一旁的小頭目拿著個冊子記錄了下來,并在十二塊刻著“伙”字的竹牌上一個一個的寫下名字。
“這是你們的腰牌,都保存好,出入寨門沒有腰牌可不行。”小頭目一邊說一邊把腰牌發給大家。
韋曉寶接過腰牌,仔細看了看腰牌正面的“伙”字,皺了皺眉頭,不過他沒發話問。
“現在跟我去見四當家的。”小頭目說完就朝寨子里走去。
龍崖寨很大,一條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從寨門樓子一直貫穿。兩邊都是房屋鋪面,形成了街道,街道兩邊有賣衣服的,開餐館茶樓,還有上街拉客的怡紅院……
韋曉寶跟著小頭目身后,看到兩邊的街景,心中暗嘆到:這那像個土匪寨,簡直就是一個小城鎮嘛。
韋曉寶對龍崖寨這個土匪窩子充滿了好奇,于是向小頭目問道:“老兄,這些開店的都是寨子里的人嗎?”
小頭目白了韋曉寶一眼:“他們當然是寨子里的人,只不過他們是寨兵家屬和周邊逃難的流民。”
約莫走了二里地,來到一處軍營一樣的內寨,內塞中間就是議事大廳,大廳門前是一塊巨大的校場,校場周邊是營房。
幾百個寨兵正在校場上操練,一個英姿颯爽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點將臺上揮舞著陣旗,操練寨兵。寨兵們整齊的步伐,讓韋曉寶如同進了軍營,這哪里還像個土匪窩哦!
“老兄,那位將軍是誰?”韋曉寶面朝小頭目問道。
“哦,那是我們二當家楊林,琉球楊國公的后代。”
韋曉寶因剛來流球時間不長,一對楊國公不甚了解,故又問道:“楊國公是誰?”
小頭目繼續說道:“楊國公是幾百年前琉球國的開國元勛,但七十年前倭寇兵臨首里城,楊國公的后人,也就是楊林的曾祖父臨危守城,與倭寇浴血奮戰最終身亡。倭寇攻下首里城后就對楊國公一族人報復,雖悲慘滅族,但所幸楊林的爺爺逃了出來,為楊國公保留了血脈。后來明朝調停后,倭人撤出首里城,但尚氏王庭懼怕倭人,也沒給楊國公一脈平反,楊國公的后人至今仍在老崖寨”
“但是二當家的也是家族底蘊豐厚,能文能武,從小熟讀兵法,頗有儒將之風。別看二當家對寨兵訓練嚴格,但閑時都和大家稱兄道弟的,對兄弟們相當義氣!”
說話間小頭目已經把韋曉寶一行人帶到了議事大廳旁的一處偏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