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隨后的三天里,天地軍在大島港進行了充分的休整。這段時間,他們不僅補充了給養、彈藥和槍支等必需品,還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即將裝備一款新型武器,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
這款馬克沁重機槍,作為世界上首款真正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自1883年由英籍發明家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創造以來,便以其強大的火力和高效的射擊速度,在戰場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馬克沁重機槍以其獨特的口徑(11.43毫米)、重量(27.2千克)以及水冷槍管設計,成為了當時戰爭中的一大利器。
其槍管短后坐式的自動方式,配合長達6.4米的帆布彈帶供彈系統,使得這款機槍在理論上能夠達到驚人的600發/分的射速。
盡管馬克沁重機槍存在著結構復雜、槍體笨重、彈帶受潮后可靠性降低等缺點,但這并不妨礙它在近代戰爭中的廣泛應用。
這一次,天地軍有幸裝備了這款先進的武器,這得益于韋曉寶的卓越貢獻。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繪制出了這款機槍的樣圖,并簡要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在軍工部邱道機的領導下,一群技藝高超的工匠們終于將這款重機槍生產出來,并裝備給了部隊。
雖然此次裝備部隊的馬克沁重機槍數量有限,僅有一百二十挺,但每個旅都能分到四十挺,足以組建一個重機槍營集中使用。
有了這款機槍的加持,天地軍在面對敵軍騎兵沖鋒時,將擁有更加堅實的防御力量。
三日后,天地軍的主力部隊整裝待發。
201、202、203號鐵甲艦以及501、503、505三艘寶船載著天地軍的一旅、二旅、警衛團、炮兵團和靈召公立的侍衛團,共計約二萬兵力,浩浩蕩蕩地出發前往高麗國。
而天地軍的三旅以及海軍的204、502、504號艦船則留守在大隅,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琉球和倭國突發事件。
在這次出使高麗國的行動中,蘇荃、雙兒、靈召和何惕守等人都跟隨著韋曉寶一同前往。
隨著天地軍主力部隊的出征,大島軍港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坐落在高麗國的漢城,后世更為人們熟知的名稱是首爾。
首爾作為高麗國的首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古代,它被稱為漢陽,因其坐落于漢江之北而得名。
這一稱呼既體現了地理位置的特點,也蘊含了古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
在公元1394年,高麗國王李成桂決定將都城遷至漢陽,并改名為漢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