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聽,心中頓時一沉。他深知納蘭明珠所說的是事實,如今的大清水師實力確實不如西洋人,如果強行進攻,恐怕海戰并無勝算。
但面對這樣的局面,康熙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但如果不收復上海縣和吳淞口,那長江的出海口就被別人扼制,長江兩岸豐富的茶葉、絲綢等物資就無法銷往海外,對大清的損失非常巨大。
想到這里,康熙不禁皺起眉頭,陷入沉思之中。這時,他突然想起了當年遷界禁海的事情。那時,正是因為大清水師差勁,連明朝的余孽都打不過,所以才不得不采取遷界禁海的措施,以避免這些人在沿海愚弄百姓造反。
然而,如今的情況似乎比當時還要糟糕,因為現在的敵人不僅僅是明朝的余孽,還有金夏叛軍和西洋人。
康熙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憂慮。他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強大的大清水師。
然而現在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解決當下的危機,康熙著急地說道:“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你們就不能說得明白一點嗎?”
“皇上,臣以為還是派人議和吧!”明珠說道。
“議和?我大清鐵蹄何時受過如此屈辱?”康熙憤怒地說道。
“皇上息怒,微臣同樣不想議和,但是目前形勢所逼,我們不得不做出讓步。我大清現在雖然陸戰驍勇,但水師無可戰之船,面對西洋的堅船利炮,我們根本無法與之抗衡。議和只是短時間的策略,待到我大清水師雄壯之時,收拾些許西洋小丑不在話下。”明珠小心翼翼地解釋道。
康熙聽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明珠說的有道理,但內心依然充滿了不甘和無奈。他轉頭看向其他大臣,問道:“你們什么意見?”
眾人紛紛低頭不語,他們都知道這個問題非常棘手,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兵部尚書赫浴站出來說道:“微臣同意明相所言,前有金夏水師叛變,現有江南水師殉國,我大清目前只有廣東和京津各有一個水師營了,缺少西洋那種大型帆船,戰斗力無法與之匹敵。如果我們能造出天地聯邦的那種鐵甲艦,何懼西洋小鬼。”
“對,我們也造鐵甲艦,想我華夏泱泱大國,不缺少能工巧匠,一定能造出鐵甲艦來的。”一向很少開口的于成龍說道,于成龍是做過兩江總督的,受過不少西洋紅毛鬼子的氣,對巨艦的渴望非常大。
“陳延玉,你是工部尚書,說說你的意見?”康熙點名問道。
陳延玉出列,他身材高大,面容白凈,一看就是養尊處優之人,但此刻他一臉愁容,躬身說道:“皇上,臣也同意明相的議和提議,對于造鐵甲艦,我對鐵甲艦是一問三不知,我申請讓施瑯配合,因為只有他登上過鐵甲艦,而且他又是內侍大臣和京津水師提督,對水師戰船也熟悉,臣懇請皇上同意讓施瑯擔任鐵甲艦的督辦。”
“臣附議!”其他幾位大臣也附和道。
“索額圖,你是什么意見?”康熙再次點名。
“回皇上話,我同意議和,但關鍵是對方會提出什么條件,如果條件太高議和不成,還得回到戰場上來,所以微臣懇請皇上做兩手準備,議和不成就開打。”索額圖停頓了一下,又開口說道:“至于鐵甲艦能不能造,是得聽聽施瑯的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