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還是強壓下怒火,盡量保持鎮定地回答道:“你別聽你父王遺詔上的瞎話,你就是他兒子,名正言順的延平王世子。”
說完,她狠狠地瞪了一眼鄭聰,似乎在警告他不要多嘴。
接著,唐王妃把目光轉向眾大臣,語氣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都知道,當年國姓爺要殺鄭克藏,鄭經年少,被身為奶娘的陳昭娘迷惑,違反天理,生下了鄭克藏這個亂倫子。”
“如此逆道亂常的事,國姓爺聽聞后被活活氣死,臨死前留下遺詔要殺了鄭克藏和陳昭娘,卻被鄭經私藏。”
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鄭經、陳昭娘和鄭克藏的譴責,同時印證了鄭克爽的地位尊貴。
“國姓爺走后,鄭經再無顧忌,竟然不顧人倫道德,將自己的奶娘納為妾室,甚至不顧國姓爺的遺詔,將亂倫子立為監國,還要將延平王世襲示他。”
說到這里,她用手指著臺階上的鄭克爽說道:“鄭經對世子克爽的生死毫不關心,完全無視他的存在,更是污蔑他為私生子。”
說到此處,唐王妃淚流滿面,神情悲憤,仿佛受到了極大的冤屈和不公。
“如今,國姓爺在九泉之下難以安穩,冥冥之中指引世子克爽撥亂反正,恢復延平王府的正統地位。難道爽兒這樣做有錯嗎?”
臺下的文武百官們聽到唐王妃這番話,紛紛回憶起當年發生的事情,確實如她所言。他們不禁又同情起鄭克爽來,認為他受了太多委屈,理應繼承王位。
然而,只有鄭聰心中有鬼,感到十分心虛,差一點就忍不住多嘴,破壞了鄭克爽的大計。
這時,韋曉寶突然拍手叫好,笑著說:“精彩!真是精彩!沒想到鄭王爺這位華夏歷史上的偉大英雄,他的后代竟如此不堪入目?”
“韋曉寶,我鄭家的事與你何干,你跑到我鄭氏王宮里來,意欲何為?”唐王妃怒目圓睜,大聲呵斥道。
韋曉寶冷笑一聲:“意欲何為?你只知這是你鄭家王宮,卻不知這里是東州島,是華夏人的東州島!”
接著他大義凜然的繼續說道:“而你們這些肖小卻干著分裂華夏故土,獨立成國的勾當!你們對得起國姓爺驅逐荷蘭人,收復東州島的雄偉壯舉嗎?你們對得埋在華夏的列祖列宗嗎?你們對得起萬萬華夏同胞嗎?”
韋曉寶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回蕩在王宮之中,震得眾人耳朵嗡嗡作響。
臺階下的文武百官們一聽這話,都把腦袋耷拉了下來,低頭不語。
他們心中明白,鄭成功當年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是為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
如今鄭家后人卻要分裂國家,實在是對不起祖先的英靈。
韋曉寶繼續慷慨激昂地說道:“想我華夏自盤古開天,三皇五帝始,至今經歷了多少朝代,每一次朝代更新,都是華夏文明歷史的一次進步。”
“如今清廷統治下的華夏,老百姓的生活比明朝末年好了上百倍,滿人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同樣也是黃皮膚黑頭發的華夏人!”
他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回蕩在空氣中,讓人不禁為之震撼。在場的眾人紛紛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們開始反思成立東寧國到底對不對?
韋曉寶的話語讓他們意識到,國家的統一和穩定才是人民幸福的保障,而不是分裂和獨立。
只有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