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圖爾宸瞪大了雙眼,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心中暗自驚嘆于世間竟然存在如此神奇的奇技淫巧之物,不對,是叫高科技產物——飛行器。
驚嘆之余,圖爾宸迅速回過神來,他轉過身去,鄭重其事地指著身后那名身披重甲、威風凜凜的將軍,對著張大勇介紹道:“張將軍,這位便是陜甘漢營提督——王輔臣大人!”
只見王輔臣穩步上前,其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他雙手抱拳,微微躬身,面帶敬意地說道:“拜見張將軍!”
隨著他的動作,身后一眾同樣身著鎧甲的漢營軍官們也紛紛效仿,整齊劃一地向張大勇行禮。
而此時的張大勇已然身負重任,被朝廷委以西路軍副都統之職,全權負責西路軍的指揮調度工作。
此次陜甘地區的十萬邊防軍經過整編之后,正式組建成了西征軍,而眼前這些軍官都將會是張大勇的直屬部下。
說起這位王輔臣,那可真是大有來頭。
想當年,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便投身于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起義軍中,高舉義旗反抗大明王朝。
因其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沖鋒陷陣時如猛禽一般凌厲迅捷,故而得了個響當當的外號——“馬鷂子”。
后來局勢變幻莫測,王輔臣轉而投靠了明朝,并在吳三桂帳下擔任參將一職。
待到清軍入關之際,他又跟隨吳三桂一同歸降大清。然而順治五年之時,他卻再次追隨山西漢營提督姜瓖起兵造反,但最終這場叛亂遭到了無情的鎮壓。
不過,王輔臣并未因此遭罪,反而是投效了鑲白旗主阿濟格,又重回清軍效力。
多年以來,王輔臣南征北戰,屢建奇功。
終于,在康熙九年的時候,憑借著卓越的軍功和過人的才能,他被圣上親自任命為陜甘漢營提督,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鎮守這片至關重要的土地。
三年前,吳三桂高舉反旗,一時間天下大亂。
就在這風云變幻之際,身處西北的王輔臣也開始對其舊日主公蠢蠢欲動起來。
然而,幸運的是,睿智的康熙帝早已察覺到了這一絲端倪,并迅速做出應對之策。
他果斷派遣原刑部尚書莫絡趕赴西北,節制當地滿漢軍政事務,成功地穩住了心思浮動的王輔臣。
要知道,王輔臣所統領的那十萬漢營邊軍成分頗為復雜,其中大部分士兵皆源自明朝舊部以及大順起義軍的余眾。
鑒于此等情況,清廷深知強硬手段只會適得其反,于是多次對王輔臣采取安撫策略。
可惜世事難料,在真實的歷史上,王輔臣終因無法忍受莫絡的嚴苛要求與管束,再度于西北舉起反叛大旗。
這場叛亂規模浩大,給朝廷帶來了巨大壓力。
不過,康熙帝畢竟雄才大略,經過一番艱苦鏖戰之后,最終成功將王輔臣鎮壓下去。
而這位反復無常、一生不是造反就是在造反的道路上奔波的人物,最終也命喪沙場,結束了自己充滿爭議的一生。
由于王輔臣如此頻繁地反叛,在史書中他被戲稱為“清代呂布”,甚至還有人譏諷他是毫無氣節可言的“六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