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菀然回憶著上一世各大城鎮的情況,與老爹商量,先去和州、常州地界看看。越接近京城的地方越繁華,他們怕是沒多少財力,拿下足夠多的地。
所以,俞滿傾向于遷居小城鎮。
人住縣城,鄉下有地,種田開店兩不誤。花銷少,沒什么背景了不得的權貴,小富即安,何樂不為?
俞菀然贊同老爹這種看法。
現階段財力不雄厚,住小縣城是最穩妥的打算。能遠離國公府勢力就行。
次日大早,俞家父女帶著彥白出發。去潼城雇車前,俞菀然特地買些禮物,去拜會鄔堅。
鄔堅很熱心,聽他們說遷居打算,極力推薦自己目前居住地黃山,又介紹他所知幾個吏治清明的城鎮。
有鄔堅這個地頭蛇在黃山,俞家父女自然對黃山感興趣,答應先去黃山看看。
鄔堅寫了一封介紹信給黃山主簿。并且主動提出等他們選定地頭,便幫他們去衙門辦理遷居手續。
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俞家父女心里負擔輕松不少。現在他們只需看看哪個城鎮宜居就行了。
坐上一輛通往黃山的馬車,輕車簡行,幾天后到達黃山縣。
上次旅途匆匆,沒有機會好好看這座縣城。打發掉車夫,讓彥白留客棧守行李,父女倆興致勃勃逛起街來。
說是縣城,實際上這是和州僅次于主城的最大城鎮。加上周邊幾個附屬村莊,人口十五萬,比起潼城大了三倍不止。
黃山縣東北臨江,江水滔滔,繞縣城半圈后匯入主干河。
這江水滋養沿岸十多個城鎮。縣城碼頭熱鬧,商船往來,滿載山貨運往各方。孕育出物產豐饒、商貿昌盛的繁華縣城。
若這是國公府封地,朝廷大概以欲加之罪,也要將國公府削藩,收回封地。
逛了幾條街,兩人對這里環境很滿意。老百姓看起來比潼城百姓,整體過得富庶多了。潼城畢竟靠近邊關,屬于苦寒之地。
再考察物價,比潼城稍高。如果住鄉下,要便宜不少,在俞滿接受范圍內。
最后到牙所,向牙人了解房產地產情況。
田地通常在三兩至二十兩之間;城內四合宅院,大概二十兩到二百兩之間。如果有門路,這價格還能優惠。
父女倆心里有數了。
第二天,馬不停蹄,趕往其他城鎮考察。跑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想盡各種辦法打聽行情,最終還是決定遷居黃山縣。
鄔堅是個老江湖,將家小安置于此,足見其好眼力。
風塵仆仆回到黃山縣,父女倆第一時間奔牙人所。這一次,認認真真準備買房置地。
接待他們的老牙人,目光犀利,笑容和藹。沒有因父女倆樸素穿著,便另眼相看。而是親手端茶倒水,盡可能詳盡為客戶介紹自己手中資源。
他能做到如今的金牌牙人地位,可不像那些好高騖遠的年輕牙人,急于求成。
俞菀然通體氣派,令他意識到眼前女子非同尋常人。
“如果想滿足舒適住家,且鄉下有幾十畝良田的話,我倒是推薦二位考慮一處莊園。”
拿出一本厚厚賬簿,老牙人翻開一頁,殷勤向兩人介紹。
“這里,明水村位置,剛好有一處人家出售自家莊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