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林方提都不提。作坊也有林家的一份,他們爺孫就是熟練工,難道還給自己開工錢不成?
占比兩成,他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將作坊開起來,趟進河道淘泥掙錢。
俞菀然拿出三百兩銀票,交給林方。
“林爺爺,我家中有事,明天要回黃山縣。這作坊,由你做主開起來。縣令大人那里,我已經知會過,你直接去衙門辦理注冊即可。”
她瞧向林安志。
“小安讀過書、識字,試試做賬簿。不行的話,咱們再請個賬房先生。”
“他能行!”
林方忙道:“當初家里送他進學,就是希望他多認幾個字,會簡單算學,好進城里當賬房先生。”
制硯活兒太辛苦,有別的發展方向,林方自然希望孫子更出息。
俞菀然笑著點頭。
曾經的林安志能夠獨當一面,幫她支撐起幾條商線。林方可是大大低估他這個孫子了!林安志豈是池中魚?
林安志在旁看著宋良翰寫合約,見兩人正事說得差不多,忙湊過來:“俞姐姐,如果別人家有澄泥硯,你現在收不收?”
林方臉色一沉,忙吆喝孫子。
“咱們以后自家就要生產澄泥硯,你讓東家費錢收別人家的做什么!”
別人家的硯,哪有他親手制作出來的好!
他們林家有獨門秘方,不然也不會給人惦記上。
林安志蔫頭耷腦坐回原位。
俞菀然正愁這回來德城,沒能進到貨,進京沒辦法用樣品推銷。聞言忙道:“不管是誰家的澄泥硯,我正好需要一點貨,帶進京城聯系買家。”
“林爺爺,小安,你們能幫忙弄到貨?”
她知道林方不明白,解釋:“如果次一些的澄泥硯,能夠打開市場銷路,咱們以后手中有更好的澄泥硯,豈不更暢銷?”
林方明白過來,這才說明原委。
“東家,是安哥兒昨日幫我去藥房拿藥,路上碰見以前的林家村村民。”
“他們一家人逃難到城里投奔親戚,無奈身無分文,故而想將所帶的兩箱澄泥硯處理掉。所以,問我有什么門路?”
“兩箱有多少只澄泥硯?林爺爺,你覺得大概要多少錢能收購回來?”
“一箱一般是五十只或則百只裝。”
林方神情略帶驕傲。
“我們林家制作的硯臺,拿到城里書肆,能賣到一百文一只。其他人家制作的,多不過三、五十文。”
這價格,令俞菀然吃一驚!
原來,之前她把澄泥硯的價格高估了!她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焦慮。難道現在的澄泥硯,遠沒有以后的澄泥硯質量好,款式佳,故而價賤且籍籍無名?
那么,投資建作坊,可就是個長期虧空的生意了。
但不知名的勢力,借土匪手鏟除三個村子,明顯是看中能淘出澄泥的河道,潛藏巨大商機。
一時間她有點拿不定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