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還是能抓住重點。
如果她還任賈張氏這樣帶下去,恐怕孩子真變成廁紙了。
“那我怎么辦?”
秦淮茹有些六神無主,用力地抓住了劉平安的衣服,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這個后面再說吧,還有機會改正。”
劉平安可不會上趕著去幫忙,除非別人求到他這里,心甘情愿甚至付出代價,他才愿意出手。
這不是他看重利益。
而是“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典故里說得好,如果你做好事不求回報,就會把道德標準拔高太多,做了好事沒有回報,就會降低別人的做好事的熱情。
如果劉平安上趕著去幫別人忙,同時連最基本的心情愉悅都沒有。
那還干什么?
要知道,情緒反饋也是一種利益需求。
就跟劉平安上輩子看過的公益廣告一樣,“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別人推車”“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事情,做好了,一旦得到別人的感謝,那心情簡直能好上天。
而糾正棒梗的教育,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是麻煩。
別到時候別人不領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劉平安說完,就從衣服兜里拿出一張泛黃的紙遞給了秦淮茹:“秦姐,這是你娘讓我帶回來的信,你等會看看吧。”
劉平安這話說的大聲,讓其他想聽八卦的人頓時沒了心情,通通回到了自己家里。
秦淮茹聽到是她娘的信封,頓時就把剛剛的事情忘了。
她接過信紙,剛準備打開,就聽到賈張氏喊她回去做飯。
沒辦法,秦淮茹只好把信封放到兜里,感激地對劉平安說道:“謝了平安,找機會姐請你吃飯。”
劉平安不置可否,看著秦淮茹扭著小蠻腰回去,他也徑直地回到家中。
回到家里,劉平安伸了個懶腰,就進到廚房準備做飯。
“熊肉吃膩了,還是吃雞肉吧。”
要是別人聽到劉平安的嘀咕,肯定會憤憤不平地罵他,你肉都吃膩了,給我吃啊。
劉平安打開靈泉空間,意念控制屠宰場宰殺了一只土雞。
他又把米缸的米倒入一個碗里淘了淘,就在一個鍋里放了水,準備做個蒸米。
劉平安把宰殺好的半只土雞從空間拿出來,放到盆里,倒入靈泉水洗了洗血污。
他又從倉庫里拿出已經被磨好的小麥面粉,拿出來給雞上粉。
這樣的雞肉炒起來不粘鍋,而且吃起來香滑可口。
劉平安又倒入鹽,花椒粉,攪碎的蒜,讓雞肉腌入味。
弄完這一切,他就走到灶臺,拿起木柴點燃放進去,熊熊的火焰下鍋子也冒起了青煙。
“對了,我這做飯味道這么大,這肉味恐怕會被其他人聞到啊。”
劉平安想起賈張氏這個麻煩,心里就有些嘀咕。
恐怕他剛炒菜,那肉味就要被賈張氏聞到,哐哐地就來敲他的門,拿他的肉。
一想到這個畫面,劉平安就打了個冷顫。
“這可不行,我可不想被這老太婆黏上,除非是個美女。”
看著鍋子冒起來的青煙,劉平安眼睛立馬亮了,他拍了拍手,就打開空間。
鍋子上的青煙轉眼就消失。